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平顶山这里的一寺一山竟与苏东坡有这样的渊源
平顶山这里的一寺一山竟与苏东坡有这样的渊源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5/4/5 10:39:10 来源:平顶山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点击次数:

历代学者在谈到苏东坡的超然旷达时,大都会诠释为:这是东坡先生将坎坷与困境化作了人生的养料,而动荡的人生际遇也让儒释道思想在苏东坡身上交汇融合。如宿命般,东坡先生长眠的河南郏县三苏园,前有千年广庆寺,后有道教圣地中顶莲花山,一寺一山,一佛一道,这在全国也属罕见。今天就和大家说说,这一寺一山与东坡先生的渊源。

      这里是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茨芭镇的“莲花山”,又称老爷顶。别看山不大,却是中国的道教圣地之一。据说,道教有三座圣山,并称“天下三顶”。南顶武当金顶,在湖北十堰;北顶太行老爷顶,在河南省辉县;中顶就是河南郏县莲花山,因有九座山峰状如莲花,又处在南北两顶之间,故称“中顶莲花山”。

      公元前491年,道教鼻祖老子曾到莲花山上传授《道德经》。北魏时期,郏人在山顶修建了祖师庙,到了唐朝尊崇道教,祖师庙奉诏改名为“玄元行宫”。莲花山古柏森森、道观众多,环境清幽,草木葱郁。

      公元1094年,苏东坡由定州知州贬为英州知州,由定州至岭南数千里地,临行前,苏东坡来到汝州,探望时任汝州知州的弟弟苏辙。在弟弟的陪同下,苏东坡登上了郏县的莲花山,拜谒了老子行宫。二人登上山巅,看到巍峨的莲花山“峰峦绵亘,状如列眉”,青山绿水,风景如画,酷似家乡的峨嵋山,不禁萌生了辞世后“葬于嵩山下”的感慨。而这中顶莲花山下的箕形山坳里,就是三苏父子的归葬地,郏县三苏园。

      这里是河南郏县三苏园内的广庆寺。当年,苏轼苏辙兄弟二人自莲花山下来后,就曾行至广庆寺歇息,与僧人饮茶论道。

      广庆寺始建于宋仁宗年间,宋高宗赐名,一进三院、寺祠合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广庆寺寺小名气大,与大文豪苏东坡有着深厚的渊源。寺内至今还保存着公元1350年元代所塑的三苏父子泥塑像,这是国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三苏父子塑像,对于研究三苏文化和宋代社会具有重要价值。苏东坡一生任职的地方很多,可以说是游历了大江南北,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十分深刻,尤其是佛教思想。因此,他每到一个地方,很少住驿站或者驿馆,经常住在寺庙或者道观里。郏县古称郏城,是当时很多地方去往京城开封的必经之地。据说,苏东坡曾在广庆寺小住。

      公元1101年7月28日(农历)苏东坡在常州病逝,临终前留下“即死,葬我嵩山下”的遗嘱。1102年初,苏轼的三个儿子苏迈、苏迨、苏过护送他的灵柩来到郏县。同时,又将先于苏轼去世的他的第二位夫人王闰之的灵柩从京城汴梁(今开封市)迁到郏县,停放在广庆寺。闰6月20日,苏轼与王闰之合葬在广庆寺东北方向的小峨嵋南麓。11年后,苏辙也埋葬在此。到元代至正二年(1352年),郏县县尹杨允置苏洵衣冠“瘞诸两公冢之间”,这便是驰名中外的“三苏坟”,也就是现在的郏县三苏园。苏轼葬郏之后,广庆寺因苏坟而大显,也被后人称作苏坟寺。

      苏东坡的一生,有顺境有逆境,有出世有入世,有济世救民,亦有山水自然,东坡先生独有的那份天真旷达,也正是受到了儒释道思想的深刻影响。今天,我们来到郏县三苏园,看到这里前有千年广庆寺,后有道教圣地中顶莲花山,更加感叹一代文豪与儒释道的不解之缘,东坡文化已于我们鹰城大地山水相融,必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作者: 责任编辑:李卉)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