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景德镇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陶瓷文明孕育、勃兴的沃土。
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曙光,到唐宋时期名窑林立的盛世气象,再到元明清的技艺传承,中原大地窑火不息,以“土与火”的艺术,烧制出中华文明最温润的底色。
2025年3月20日-22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在平顶山市大香山文博园,举办“中原陶瓷文化之旅”宣传推广活动。今天,老家河南新媒体矩阵带你赴一场万年陶瓷文化之旅。
河南的制陶史,目前可追溯至一万年前左右。
在距今11000-9700年的新密李家沟遗址发现的夹砂红陶,器型简单,胎厚疏松,是北方最早的陶器之一。这些陶器都是盘(叠)筑或手捏成型,器型简单,具有厚胎、质地疏松的特征,烧成温度一般都在700℃上下。
到了距今7000-8500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手制红陶在工艺和技术上明显有了进步,烧成温度提高至900-960℃,器表经打磨,并出现了篱笆纹、指甲纹等纹饰。
△乳钉纹红陶鼎
有个成语叫“三足鼎立”,意思是像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中国最古老的三足鼎——乳钉纹红陶鼎,就出自于新郑裴李岗遗址,它也是最早的炊煮器之一,是目前发现时代最为久远的完整陶鼎。
仰韶文化时期,陶器烧制迎来中国史前时代第一次“美学浪潮”,以花鸟鱼图案为代表的彩陶,为中国“寓意于纹”的陶瓷装饰开辟了先河。
6000年前,以花瓣纹为代表的仰韶彩陶从三门峡庙底沟开始萌发,迅速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是为“花开中国”。
△花瓣纹彩陶钵
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彩陶双连壶同样广为人知,出土于郑州市大河村遗址。
△彩陶双连壶
研究认为,彩陶双连壶是神圣的礼仪用品,是两个部落氏族结盟或重大礼仪活动时部落首领、长者对饮的器具,是一种和平、友好、相近、相亲的象征。
虽然世界上的很多古文明国家都掌握制陶技术,但只有中国最早发明了瓷器,实现从陶到瓷的过渡。
△二里头原始瓷残片
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原始瓷”。它是在印纹硬陶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了其成型和装饰方法,施釉方法比较原始,采用涂刷和浸釉两种。
中国瓷器起源于商,成熟于东汉。在河南博物院和郑州博物馆,原始瓷尊都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文物”,二者器型基本相同,出土于郑州商代墓葬。其光亮晶莹,细腻坚硬,以清脆的金石之声,为陶器向瓷器的转化迈开了历史性一步。
△原始瓷尊
汉代发明创烧的新品种——低温铅釉陶,上承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的施釉技术,下启唐三彩器瑰丽多姿的装饰风格,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北朝晚期,白瓷问世,打破了自商代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白瓷。
△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瓷
闻名中外的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唐的象征,三彩鹰首壶、三彩马、三彩骆驼、三彩胡人俑,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开放包容的盛唐气象。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最活跃的商品之一,唐三彩的造型自然而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河南也出土了许多西域风格的瓷器。
藏于河南博物院的唐三彩凤首壶,是一件明显具有胡风的唐代陶器,1965年出土于洛阳东郊塔湾村,它的外形来源于一种叫做鸟首壶瓶的波斯商品,富有异国情调。
△唐三彩凤首壶
历经汉唐宋明清千年演变,唐三彩仍在演绎着创新,无论色彩还是形制都发生了蝶变,在如今洛阳诞生了新的“三彩艺”,创造出全新的陶瓷艺术品。
△当代三彩艺作品
巩义窑烧制的白瓷,细腻规整、釉色纯净,为“贡白瓷”之一,中国“南青北白”的陶瓷史格局自此开始。
元代以后成熟发展的青花瓷其前身为唐代青花瓷,被称为“唐青花”。郑州巩义窑发掘出土了青花瓷片,证实了巩义为唐青花的起源地。
△唐青花塔式罐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上街唐墓中发现了两件唐青花塔式罐,上面青花图案为唐代的“步打球”,有人称为最早的曲棍球。
平顶山段店窑烧制的鲁山花瓷,是中国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漆黑明亮的釉底上,蓝白彩斑点缀其间,如云霞缥缈,似水墨混融,深受唐代宫廷喜爱。黄河澄泥砚,“四大名砚”中唯一的“陶砚”,采用黄河胶泥烧制而成,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
宋代是中国制瓷史上迅猛发展的时期,工艺革新打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陶瓷业分布格局。北宋定都开封,推动河南制瓷业达到古代巅峰,“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河南有其三。
宝丰清凉寺汝窑以“雨过天青云破处”的天青釉色冠绝古今,禹州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技艺惊艳世人,开封北宋官窑则代表当时青瓷烧造最高水平。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如今,平顶山通过汝瓷小镇、清凉寺汝瓷产业园等项目,活化利用汝瓷文化,成为当地的“金色名片”。许昌禹州神垕古镇因窑火千年不熄被誉为“活着的古镇”,将古老的钧瓷文化和时兴的工业旅游串联起来。禹州钧官窑博物馆、宝丰汝窑博物馆等都已建成对外开放,向世人展示古代陶瓷文化的辉煌。
△神垕古镇
此外,当阳峪窑的绞胎瓷“内外通透、表里如一”,鹤壁窑的黑釉剔花瓷粗犷豪放,共同构成“民窑与官窑并美”的陶瓷版图。
元代《陶记》记载“中原窑场三百座”,足见昔日盛况。据历年来的文物普查资料显示,河南先后在25个市县发现318处古代瓷窑遗址,位居全国各省区古瓷窑址数量的前列。
随着“中原陶瓷文化之旅”宣传推广活动的开展,我省将进一步整合陶瓷文化资源,推广陶瓷文化旅游产品提升中原陶瓷文化的影响力,助力“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
从仰韶彩陶到北宋名窑,
这把万年不熄的窑火,
烧制的是器物,传承的是文明基因。
厚重河南,正以陶瓷为媒,
在守正创新中书写新的文明篇章。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