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这里是诗圣杜甫的老家!
这里是诗圣杜甫的老家!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5/3/19 8:49:20 来源:河南文旅厅官网 点击次数:

图片

  这里是郑州巩义——诗圣杜甫笔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深情所系,亦是河洛文明孕育的璀璨明珠。

  漫步青石板路,宋陵的松柏低诉着王朝旧事;驻足康百万庄园,豫商智慧与庭院交织成岁月的纹路……

  巩义以一场跨越千年的邀约,邀你在诗圣故里的山河间,寻一阕未尽的诗,赴一场未曾远离的远方。

图片

  巩义城区图

图片

  巩义位于洛阳市区与郑州市区之间的中原腹地,因河洛交汇,地貌多态,山河险要,故得巩县之名,即“巩,固也,山河四塞,巩固而不可拔也”。

  山川构成的天然屏障、黄河书写的历史荣光,共同构成了巩固不拔的巩义。

  一千多年前,赵匡胤射向巩义的一支箭,让几乎整个北宋皇室皆长眠于巩义。

图片

  宋陵位于巩义市的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一带,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死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个皇帝及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在巩义,通称“七帝八陵”。石像生历经千年,巍然屹立在黄土之上,成为河洛大地的时空守望者。

图片

  夜空下的宋陵图源:小红书@名字就叫光华

  巩县石窟位于巩义市河洛镇寺湾村,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是北魏皇家开凿的大型石窟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洞窟5个,千佛龛1个,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尊,造像题记及其他碑刻186篇。

图片

  巩义石窟寺 图源:小红书@九尾鸭

  其中飞天、帝后礼佛图构图完美,保存完整,是北魏石刻艺术的代表,在雕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图片

  帝后礼佛图图源:Liberta白白

  考古学家还在这里发现了著名的双槐树遗址。这是一座仰韶文化中晚期的巨型聚落遗址,被专家称为“河洛古国”。

图片

  双槐树遗址

  遗址的三重环壕,显示出聚落布局上的高规格和整体规划,是早期都邑城市形态的源头和肇端;

图片

  双槐树遗址功能布局示意图

图片

  “一门三道”

  “一门三道”结构,开创了高级别国家礼仪建筑的特殊造型,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民族经典思想;

图片

  雕蚕牙

  牙雕蚕与青台、汪沟等聚落发现的丝绸实物相互呼应,奠定了中华古代社会农桑并重的底色。

  驻足遗址制高点,放眼望去,北临黄河故道,南倚嵩山、青龙山、五指岭、伏羲山屏障,西边有清澈的伊水、洛水一同汇入黄河,浩荡东去。博大玄奥的中国哲学长河,在这片热土上奔流不息。

图片

  巩义,自古以来就是洛阳的东大门。

  北部为自洛阳延绵而来的天然屏障邙山,山阴为天堑黄河,在这里黄河与洛河相交相汇,融为一体,河洛文化于此发祥。

图片

  河洛汇流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神秘的“河图洛书”被专家视为中华文化的滥觞。

  河洛汇流处必然是人文荟萃之地。坐落于南瑶湾村笔架山下的几孔窑洞,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的地方。

图片

  笔架山下杜甫诞生窑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杜甫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儿时的杜甫也会像其他调皮的小朋友一样,喜欢爬上树去摘枣吃。

  他的一生从这里出发,留下众多佳作名篇,构成了一部“诗史”。

图片

  近年来,杜甫故里景区引入三幕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以杜甫诗歌为切入点,打造了《杜甫归来》等沉浸式演艺项目,生动再现杜甫生平,解读杜诗精华。

  河洛水路运输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一个河洛康家。

  如今的康百万庄园,是华北黄土高原堡垒式建筑的代表。遍布庄园的砖雕、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刀法细腻、工艺纯熟、形神兼备。

图片

  康百万庄园

  这里还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园内悬挂的“留余”匾,带给游人们以启迪,“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

  行走在河洛镇南河渡村,一架名为“香玉剧社号”的米格–15喷气式飞机模型特别引人注目,这是常香玉家国情怀最具代表性的体现。

图片

  图源:小红书@骑摄生活

  常香玉故居就在这里。常香玉原名张妙玲,从艺70年,常香玉在舞台上塑造了红娘、白素贞、花木兰、佘太君等经典女性形象,使豫剧从一个地方戏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图片

  常香玉故居

  古今贤能辉映,恰似这片土地的缩影——文人的笔墨承载着河洛文化的厚重,商人的算盘拨动着中原经济的脉搏,艺人的水袖舞动着民间艺术的风华。

图片

  如果说是“人”构成了巩义文化的精神脊梁,那么散落在巷陌间的非遗瑰宝,则是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血脉肌理。

  在这里,你能与古老技艺重逢,成为非遗故事的讲述者。

  巩义故事在剪纸的镂月裁云中流转,在窑火的千年淬炼里涅槃,更在小相舞狮的腾跃嘶吼间迸发出穿透时空的生命力……

  这些流淌着温度的手艺与传承,正以最质朴的方式续写着河洛大地的文明密码。

图片

  千百年来,河洛剪纸与河洛的民俗、民风关系密切,讲究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图片

  巩县窑肇启于汉魏,兴盛于隋唐,今日巩县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仍沿袭古法,以72道工序复刻透影白瓷、兽面贴花罐等经典器型,续写着河洛大地的文明续章。

图片

  小相狮舞以伊洛河畔的“太极点”为原点,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融入高台技艺——12层板凳叠起的“通天塔”、三丈老杆上五狮共舞的“五子登科”等,以群狮登高的磅礴气势隐喻河洛儿女勇攀险峰的集体品格。

图片

  工艺木雕传承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雀替上的双层螭虎卷草纹、檐下狮子盘绳多层花墩、家具上的方汉纹等当地文化符号,至今还在活态传承。

图片

  河洛金石传拓、牡丹香包、河洛大鼓等,也是记录河洛文化的重要载体。

  历史厚重如醇酒,新潮体验似清泉,当非遗的匠心在指尖流淌,烟火气里的千年滋味也悄然苏醒。

  食物与时光的发酵在此交织成独一无二的文旅盛宴,成为舌尖的滋味,变成巩义纯粹质朴的告白。

图片

  一口咬下回郭镇肉盒,伴着咔嚓一声脆响,油润的卤肉裹着浓香的汤汁儿一股脑涌进了嘴巴;橡子凉粉,虽不像别的凉粉那样晶莹剔透,但吃起来却是绵软顺滑,有着独特的口感;喂庄水煎包+烩面的神奇组合,将带给你全新的味蕾体验;西义兴卤肉、老君烧鸡等特色美食,则绝对让你吃得过瘾又带劲。

图片

  漫步在夜幕下的巩义,与星辰和历史并肩而行,抬起头,将记忆中杜甫的诗句缀满整个苍穹。

  此刻的巩义,是诗卷里的故园,亦是远方的归途。

  不妨循着非遗的脉络,踏过唐宋的月光。

  让这座小城的山河故事,成为你心中永不褪色的“诗与远方”。

(作者: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