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记者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网站获悉,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日前正式对外发布,包括20处黄河水利遗产,其中12处位于黄河河南段,济源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成功入选。
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十四五”水文化建设规划》部署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于2023年启动黄河山东、河南河段水利遗产调查,搭建信息管理系统,摸清水利遗产线索700余处,完成现场调查663处。2024年以来,组织黄河水文化专家完成首批黄河水利遗产论证,经过前期报送、专业论证、黄委复核、社会公示等环节,最终形成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
首批公布的黄河水利遗产以中下游工程类水利遗产为主,涵盖古堤防、古险工、古闸坝及枢纽工程、灌溉工程、涵闸工程、水文站、人民治黄纪念地等各类型,建设时间从秦汉时期开始。作为千百年来黄河两岸人民群众开发治理母亲河的重要见证物,20处水利遗产具有显著的历史、科技、生态、文化及社会价值,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黄河治理理念、河工技术、工程建设的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位于济源五龙口镇沁河出山口。该设施始建于秦代,明代万历年间,在沁河出山口附近相继开挖五条水渠,形成了五龙分水之势。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采用“暗渠”方式实现“隔山取水”的水利工程,也是首次利用“水流弯道”原理取水的水利工程。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