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寻味郑州:千年古都的舌尖盛宴
寻味郑州:千年古都的舌尖盛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5/3/10 9:15:12 来源: 正观新闻 点击次数:

      一箸一碗,皆是山河。”黄河,这条流淌着五千年农耕文明的血脉,不仅孕育了璀璨的文化,更是滋养了黄河流域独特的美食基因。

      当二七塔的钟声唤醒沉睡三千年的烟火密码,郑州,这座在黄河涛声中孕育、于商都遗址上崛起的华夏古邑,正以舌尖为经纬,编织着一部贯通古今的美食史诗。

      从清晨的胡辣汤香气到深夜的夜市烟火,从非遗老字号的坚守到国际风味的融合,郑州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将历史沉淀与时代创新融入每一道佳肴,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中原美食版图。

非遗传承:老字号里的郑州味道

       一座城,一碗面。烩面,作为黄河“扇轴”郑州的城市餐饮名片,不仅映照着如今熙熙攘攘、烟火升腾的市井生活,也氤氲着数千年来母亲河哺育出的味蕾记忆。

 

程维田/图

      而提到郑州烩面,合记烩面无疑是绕不开的名字。走进面馆,一股浓郁的羊肉香扑鼻而来,让人瞬间食欲大增。据介绍,合记烩面选用上等羊肉、羊骨,经反复浸泡后下锅,加入二十余种天然调料煮肉、制汤,将面粉加盐和水反复揉搓成筋道的面团,逐个制成面片,再将面片拉成条状入锅、烩熟,在制作工艺上始终坚持先漂后烩、一锅一碗的操作方法,确保每碗烩面的品质口感。

      先尝一口汤,浓郁醇厚,滋味咸香。再吃一口面,劲道十足,软硬适中。饥饿之时来上一碗,让人食欲大开,一通“吸溜”过后,面尽汤干、满头大汗、畅快至极。

      “这么多年,合记烩面一直没变,还是那个老味道,隔两天我就得来吃一顿。”70多岁的张大爷是这家店的常客。对于老郑州人来说,吃的不仅是面,更是情怀,毫不夸张地说,这碗面“烩”就了郑州人的“纸短情长”。

      自1950年开办以来,合记烩面取得了数十项表彰成就。2011年,合记被商务部公布为第二批“中华老字号”。2021年,合记作为郑州烩面代表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碗烩面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碗。吃完这碗合记烩面,用咱河南话说:这才叫得劲儿哩!

      而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合记烩面并称为郑州“老三记”的还有葛记焖饼和蔡记蒸饺。葛记焖饼,以特制坛子肉焖制饼丝,肉香与面香交融,成为几代郑州人的味觉记忆。蔡记蒸饺则以松针铺底蒸制,皮薄馅鲜,汤汁丰盈,百年技艺传承至今,被誉为“蒸饺界的艺术品”。   

 

马健/图

      当然,胡辣汤的江湖地位更是不容小觑。逍遥镇胡辣汤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其热辣浓香的口感,搭配油馍头或水煎包,成为郑州人清晨的“灵魂唤醒剂”。

      这些美味都离不开黄河的滋养,黄河不仅赋予了这片土地肥沃的土壤,更孕育了丰富的食材和独特的烹饪技艺,让郑州的美食文化得以世代传承。

市井烟火:美食街区的江湖魅力


      美食版图,因夜市与美食街的存在而更加鲜活。灯火通明、烟火气十足的美食街区,仿佛是黄河岸边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映照着灿烂的饮食文化。

 

健康路夜市(资料图)李新华/图

      健康路夜市被称为“郑州夜市界的扛把子”,长达数公里的街道上,烧烤、烤面筋、涮牛肚等摊位林立,烟火气与市井味交织,成为本地人与游客的深夜食堂。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色下的健康路夜市热闹喧嚣、人潮拥挤。道路两侧的数百个摊位上,衣服、鞋子、玩具、零食、生活用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吸引不少市民驻足选购;烤串、臭豆腐、烤冷面等各类美食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让这里烟火气十足。

 

马健/图

      “天气回暖了,晚上下班后,和两三好友一起出来逛逛,吃吃喝喝、拍照打卡,每个步行街人都特别多,比白天还热闹。”左手一杯奶茶,右手一串面筋的小陈显得很是轻松惬意。

      “春节以来,店铺生意特别好,平时一天能卖300、400多单,周末直接冲到500单!”沿街的一家烤苕皮店门前“排起长龙”,店员介绍,晚上7点以后客流量明显增多,来的晚只能排队等候。

 

德化街(资料图) 李新华/图

      距离健康路夜市几公里外的德化街,同样霓虹闪烁、人流如织。德化街作为百年商业街,不仅汇聚了热干面、烤面筋等全国小吃,更保留了本土老字号小吃,传统与潮流在此碰撞。油香四溢的烤猪蹄、酸辣可口的柠檬鸡爪……街道两旁,几十家小吃摊位一字排开,香味扑鼻,引得市民和游客不时驻足品尝,体验味蕾爆炸的快感。

 

马健/图

      此外,汝河路夜市、农科路酒吧美食街等,则以多元业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从市井小吃到高端餐饮,郑州的夜晚因美食而永不落幕。  

“豫”时俱进:豫菜的破圈与新生

      “无鱼不成宴,无鲤不成席。”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说,而郑州恰恰位于“豆腐腰”上。黄河流经此处,地势变得平坦、开阔,河水深浅适宜,适合鲤鱼生长。

 

程维田/图

      漫步郑州的大街小巷,但凡上些规模的中餐店,黄河大鲤鱼都是撑门面的“硬菜”。以阿五黄河大鲤鱼为代表的餐企,把红烧黄河大鲤鱼打造成了郑州餐饮的一张名片,其以黄河元素、鲤鱼元素为主,将鲤鱼文化、黄河文化与餐厅融为一体,“我希望打造一座‘豫菜博物馆’,让人们沉浸式品味豫菜。”企业创始人樊胜武表示。

      在传承经典的同时,郑州美食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创新。豫菜的根基在于“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烹饪哲学,这一理念在当代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如阿庄新豫菜以“传承+原创+融合”的产品布局,推出了“信阳黑猪肉叉烧”等融合新豫菜,延续了豫菜“兼容并蓄”的文化基因。

      更具突破性的是豫菜的“走出去”与“引进来”。众多餐饮从业者致力于文化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豫菜名片,推动豫菜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目前郑州市有83400余家餐饮店,今年我们打算举办美食节等多种活动,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郑州美食的创新融合,积极打造美食品牌IP,保护厨师技艺的传承。”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秘书长刘斌表示。

      即将到来的2025年4月“中马美食品鉴会”,便是豫菜国际化的一个缩影。此次品鉴将豫菜与马来西亚风味结合,推出大马煲仔中鲍翅、砂拉越辣椒蟹、槟城白咖喱烩面、红烧黄河鲤鱼、开封蟹黄灌汤包等融合菜品,从烟火缭绕的家乡味道到充满异域风情的创新滋味,中原饮食文化正以开放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创新不止于味觉。在郑州首家豫文化体验餐厅“中和豫宴”,经典豫剧与地道豫菜同步登场,食客在筷起勺落间感受视听味三重盛宴;城墙根茶馆则将豫剧、茶艺融入用餐场景,给顾客带来别致体验,这种“可食可观可悟”的沉浸体验,让豫菜从餐桌升华为文化媒介。

      郑州的美食文化深深烙着黄河的印记。在黄河的滋养下,郑州美食如同一部流动的史诗,既承载着千年中原饮食文化的厚重基因,又在新消费浪潮中激荡出创新的火花。从“守正”到“出奇”,从“地道豫菜”到“新豫菜”,郑州正以开放的姿态,将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深度融合,书写着豫菜复兴的新篇章。

      正如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邓胜利所言:“河南,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郑州,一座国际化的城市,正不断把味觉盛宴呈献给世界各地来宾。”

(作者:金鑫 肖理心/文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