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课题实施和阶段性结项工作,加强对夏王朝历史的全面认识,促进夏文化传播。2024年11月15日至17日,“2024夏文化论坛”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本次会议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主办,“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课题组、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承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湖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学者们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文化的探索长久以来备受中国历史和考古研究领域的关注,学者们在河南、山西、陕西、安徽等省份开展了大量工作,逐渐廓清了夏文化的主要分布地域。近年来为了更好地组织学术力量进一步摸清夏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重建中国古史,“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应运而生。“夏文化研究”项目是“考古中国”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研究成果为推动解决夏王朝的诞生背景、发展历程、社会历史、文明成就、国家体系、政治结构等众多难点提供了学术支撑。2020年“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启动后,将偃师二里头遗址、禹州瓦店遗址、叶县余庄遗址、方城八里桥遗址等18个代表性遗址列为重点考古发掘和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夏文化研究以学术课题为主导、多学科联合攻关,在年代学、古生物学、古环境学等多个学科取得了重要突破。今年是该项目结项之年,项目取得的成果为我们了解夏文化的内涵提供了最新的答案。
几年来,重要遗址新考古发现不断,填补了多项空白。早期夏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丰富了对早期夏文化与早期国家形成机制的认识。禹州瓦店遗址大型祭祀遗存、叶县余庄遗址高等级龙山墓葬及随葬成套器物、古城寨城址四合院式大型夯土建筑等的新发现,从礼制、祭祀和社会阶层分化等方面为夏文化早期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认识。二里头都邑布局实现了由九宫格向多网格的突破,分区更加清晰。由中央辐射地方,方城八里桥遗址“多网格”的考古新发现则生动展现了二里头时代地方城邑的内部建设模式。不只在河南,山西、陕西、安徽、山东等省的夏文化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晋南地区的考古新发现为了解夏时期晋南的文化格局、与豫西的关系、早期国家对晋南的管理与控制提供了新材料。安徽肥西三官庙遗址出土器物具有二里头文化因素,从历史和文献记载角度分析,三官庙遗址是探讨夏文化去向的重要线索。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慧明表示,近年来,河南成立了夏文化研究中心,推动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推动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建成,组织了全省的夏文化区域调查,一些重要遗址的发掘不断有新发现,通过一系列努力,夏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考古新材料、新成果。
近年来,夏文化的传播引起广泛关注,社会效果显著。龙门石窟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杰说,2019年,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2022年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挂牌,荣获2023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2024年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被评为一级博物馆,开馆五年来累积接待观众500余万人次。日前,夏商文明研究中心在二里头遗址奠基,为夏商文明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表示,夏文化研究取得的成绩还表现在人才培养上,2020年,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引进了一批从事夏文化研究的青年人才。几年来,新一代青年考古工作者认真做好相关夏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并以此为基础,主持或参与多项与夏文化有关的研究课题,出版了较多高质量的论著与研究论文,为讲好夏文化的故事做出了贡献。
在论坛上,有关专家进行了《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的新进展》《从夷夏东西到夷夏融合》《二里头文化在中国青铜时代中的阶段性》《纳贡体系视野下的夏王朝之经济与社会观察》《晋南地区夏文化研究新进展》《安徽地区夏文化的探索与研究》等主旨发言,与会专家围绕“夏文化考古新发现”“夏文化研究新进展”等主题进行了分组交流、讨论。专家们还考察参观了古城村遗址发掘现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随着当前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夏文化文字材料不断增多,出版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加,相关遗址面貌不断丰富,学术界对于夏文化的认识也逐渐完善,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唐际根指出,对于早期夏文化、夏文化来源、夏商关系等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我们要加强科技手段,吸引公众参与,共同推进夏文化的研究、利用和展示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强调,夏文化时期是中华文明由多元起源向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当前是夏文化研究的黄金时代,考古学在阐释夏文化内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河南是夏文化研究最独特的地方,史前文化、农业的发展,以及地处中原的地理优势奠基了夏文化形成的基础。在当前的研究中,要通过考古实证证明、展示夏王朝及其在国家起源中的作用,还要建立自主知识体系,熟悉国外的理论,走自己的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吸收外国理论中的优秀成果,推动夏文化的研究。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海旺表示,夏文化研究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夏文化论坛已经举办了4届,每一届的主题都不一样,从“夏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到“多学科视野下的夏文化探索”等,今后的夏文化研究要加强国际视野,把夏文化放在世界文明发展交流的大格局中进行比较研究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