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郑州考古博物馆:做盏花灯过中秋
郑州考古博物馆:做盏花灯过中秋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4/9/18 10:08:06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次数:

        花灯映明月,欢乐过中秋。9月17日,正值中秋佳节,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二楼报告厅开展了“妙趣中秋·豫见古时月”花灯体验制作活动,不少观众踊跃报名,用竹签、宣纸制作自己的专属花灯:“做花灯这个过程非常好玩,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能感受中秋的文化氛围!”

 

        花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民间盛行“放灯”活动。这些灯通常是用竹篾编制而成,点亮后漂浮在水面上,非常漂亮。汉武帝时期,为了纪念前代祖先的忠孝和勇气,他下令在宫廷内放灯。之后,放灯逐渐演变为制作花灯的活动,成为一种与中秋节庆祝活动不可分割的文化传统。灯笼在古代是幸福团圆的象征,中秋节便有做花灯的习俗。唐代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到了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民间出现了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灯,如柿子灯、兔子灯、锦鲤灯等。花灯造型各异,色彩斑斓,制作花灯不仅可以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愉悦,同时还带有对幸福和吉祥的析愿。

 

        在活动现场,不仅小朋友们兴致高昂,大朋友们也跃跃欲试。市民徐先生今年70多岁,他做起花灯来也是一丝不苟:“我觉得这个活动非常好,不仅能感受中秋的氛围,还提高了动手能力,我感觉我都年轻了好几岁!”
        一位女士带着儿子和两个侄女一同前来感受,她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注重对孩子们文化方面的培养,“花灯制作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通过带孩子制作和欣赏花灯,不仅可以感受节日氛围,还可以让孩子们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在节假日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推出多项非遗体验活动,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表示,仅一上午,前来体验花灯制作的观众就有近百人,希望更多的人能在博物馆体验到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张体义 见习记者 刘曈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