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口因大运河而兴,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有‘小天津’的美誉。正是这样的繁华,孕育出了中华名吃——道口烧鸡。”道口张存有烧鸡酒楼店长梁宏洲说,“义兴张”烧鸡铺的起源地就在道口古镇的十字街口,如今酒楼开回古镇算是一种回归。
9月14日,记者来到滑县道口古镇,找寻跨越千年的文脉春秋,探索古镇“脱胎换骨”的密码。
作为土生土长的道口人,梁宏洲讲起古镇如数家珍。“咱们门前这条街叫顺河南街,是古镇的主干道,沿线不少老房子都是明清时期建的。”他回忆道,改造之前,有些老屋房顶都长出了半人高的草,很多年轻人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县城新区。
改变始自中国大运河申遗。作为大运河上曾经的商贸重镇,道口需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世人。“老街改造最大的难点是老房子多、产权复杂。”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科科长姬晨伟说,古镇早已与滑县县城融为一体,所以改造难度不小。
迎难而上,当地政府首先摸清底数,对房屋的年代、归属等一一查清,登记在册。在此基础上,聘请专业机构进行统一规划,修旧如旧再现古街风貌。通过统一代租等方式,实现沿街商铺一体管理,立面统一整洁,业态相对集中,为古镇文旅文创融合奠定了基础。
如今在道口古镇街头,西洋风格的“同和裕银号”旧址、传统四合院风格的刘家大院等历史建筑,都重新焕发出光彩。大运河从古镇一侧蜿蜒而过,岸边写有“水胡同码头”的石牌讲述着“帆樯林立”的昔日荣光,停靠的仿古游船正等待游人泛舟体验。像这样修复整理过的码头遗迹,在滑县共有9处,它们共同勾勒出当地丰富的运河文化盛景。
环境好了,很多“文化人”陆续迁进古镇。“我就出生在这里,对古镇很有感情。”画家韩自立介绍,他曾带着自己创作的《老道口全图》到大运河申遗现场助力。这幅长卷描绘了清朝时道口古镇百业兴旺的场景,创作中韩自立曾花费数年进行考证,画中每处建筑都有历史依据。如今,韩自立和女儿一起经营一家小店。除烙画、国画作品外,他还开发出漆画团扇等国风潮品,颇受年轻人喜爱。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