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巩义市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及郑州市的号召,全面启动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市政府的精心组织和周密部署下,巩义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相继成立,标志着该市文物普查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自3月20日巩义市人民政府成立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以来,该市文物普查工作便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普查工作中的重大决策和问题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则设在市文物局,具体承担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协调工作,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领导小组的精心策划下,巩义市于3月21日迅速组建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对普查工作的组织架构、工作职责以及人员安排进行了详细部署。为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巩义市先后于4月25日和7月1日召开了全市动员大会和工作推进会,对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6月底,巩义市正式进入了全面实地调查阶段。普查工作以“开展一次普查,锻炼一支队伍,摸清一次家底”为理念,坚持“文物普查过程就是宣传过程,也是普法过程,更是练兵过程”的原则,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首先,对122处定级文物进行了复查;其次,对890处非定级但在册文物进行了细致的复查;最后,对新发现的疑似文物进行了全面的普查。
截至8月31日,巩义市已完成510处三普文物的复查工作,占定级和非定级文物总数的50%,并新增了2处新发现文物。在普查过程中,巩义市充分发动广大热心群众,积极寻找文物新线索,现已征集到62个文物线索,并完成了其中10处的实地调查。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文物普查,锻炼巩义市的文物队伍。让文物工作者在实地普查的过程中更加了解巩义的文物古迹。” 巩义市文物局局长朱星理表示。
为了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巩义市组建了3个普查队伍,共36名专职普查队员。普查队伍在筹备与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了全方位的技术与装备支持,以确保文物普查工作的精准度与效率。队伍配备了先进的RTK(实时动态差分定位)系统,这一高科技设备能够实时提供高精度的地理位置信息,对于准确定位文物的空间位置、绘制详细的文物分布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无人机的引入更是极大地拓宽了普查的视野与范围,它能够飞跃复杂地形,捕捉到地面难以观察到的文物遗迹,为普查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
相机作为记录文物现状的直观工具,也被广泛应用于普查过程中。普查队员使用高分辨率相机,对每一处文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拍摄,记录下文物的现状、特点及周围环境,为后续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影像资料。而手持采集终端则是普查队员的随身“智库”,它不仅能够即时录入文物的各项数据,如名称、类型、年代、位置坐标等,还能通过内置的数据库快速比对历史信息,帮助队员在现场就能做出初步的判断与分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数据准确性。
更为重要的是,普查队伍背后有一支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支持团队。他们不仅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与升级,确保所有装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还随时待命,为普查队员提供远程或现场的技术指导与问题解决方案。无论是设备操作上的疑问,还是数据处理中的难题,专业技术人员都能迅速响应,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扫清障碍,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在资金方面,巩义市市级财政给予了大力支持,主管市领导协调拨款普查经费30万元,确保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先后召开了6次工作会议,组织了4次线下培训,编发了8期工作简报,获得了市领导的认可。展望未来,巩义市将继续按照计划分步实施、统筹推进普查工作,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同时,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打赢文物普查攻坚战,并严格要求、精准把控普查工作的质量,全面提升普查成效,为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贡献力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