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濮阳:文物资源“家底”丰厚 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918处
濮阳:文物资源“家底”丰厚 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918处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4/6/19 8:59:57 来源:濮阳日报 点击次数:
        濮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近日召开。记者自会议上获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以来,濮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文物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文物资源“家底”丰厚。

        据介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濮阳市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918处,其中,古墓葬313处、古遗址302处、古建筑73处、石窟寺及石刻4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83处。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濮阳市发现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遗存,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目前,濮阳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保)8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省保)38处、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市保)61处。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戚城遗址、唐兀公碑、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西水坡遗址、濮阳卫国故城、史官遗址、回銮碑、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为强化文化保护和利用,让文物进一步活起来,濮阳市组织开展了全市黄河区域不可移动文物资源调查、夏文化遗址调查、革命文物专项调查、西汉瓠子堵口遗址调查勘探等专项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在全国名碑名刻文物遴选推荐工作中,回銮碑、唐兀公碑入选全国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联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持续推进东周卫国干城遗址考古发掘,召开干城遗址考古发掘与保护专家咨询会,干城遗址入选2023年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利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配合建设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监管平台,推进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严格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有序开展配合城市基本建设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从源头保护地下文物安全。

        目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即将启动,濮阳市已制订好相关方案,全市文物“家底”将进一步摸清。
(作者:袁冰洁 宋仁志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