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南乐县:万亩红杏熟 产兴游客旺
南乐县:万亩红杏熟 产兴游客旺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4/6/14 10:05:34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次数:
       6月初,南乐县西邵乡的红杏园区挤满了采摘的游客与村民,该乡乔崇町村、李崇町村又迎来了丰收。乔崇町村红杏种植大户冯敬才说:“现在二红杏、沿枝条、大红杏等杏果已经进入成熟期,每天能采摘下来近10000斤。河北、山东、濮阳等临近地区的游客很多,效益还不错。我们的杏果质量好,个头大,口感软糯,味道酸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近年来,西邵乡按照“扩规模、增产量、延链条、拓渠道”的发展思路,大力扶持培育引导红杏园区建设,在常态化管护基础上,注重对农户的杏树、杏果的管理技术培训,引导群众标准化精细化管护,实现红杏产量稳步增加,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红杏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群众经济收入,推动杏产业做大做强。

 

       “想要发展壮大产业基础,就要扩大种植面积,提升红杏产量,激励农户积极性。”西邵乡党委书记李军永介绍说,2021年以来,政府每年都会给农户免费发放部分苗木;为了防治病虫害,该乡在技术方面也下了功夫,专门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有20名农户技术服务员,可以及时上门对虫害防治,冻害预防等进行技术指导。

       西邵乡加强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到乡入村举办林果产业综合管理技术专题讲座,通过集中培训、田间课堂、互学互教实践活动等方式对杏农开展指导培训,进行杏树品种改良。截至目前,省农科院专家、乡土专家等专业人士组织技术推广、培训活动70余场次,覆盖3100余户果农,有效提升了果农综合管理水平,促进了红杏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西邵乡依托资源优势,围绕“杏花经济”不断延链、补链,逐步形成赏花、摘杏、销售、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成为推动百姓增收致富和助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杏”福。
       初夏时节,西邵乡李崇町村的红杏加工厂内,刚刚从枝头采摘下的鲜杏陆续运往了生产车间,被制作成了杏干、杏脯、杏酒等杏产品,不仅解决了红杏不宜长途运输、长期存放等问题,还通过延长红杏生产作业期,增加了杏产品附加值,从而提升了杏农收入。依托红杏加工厂,周边种植红杏的村落已实现组团式、链条式发展,预计今年生产可杏脯5万箱,杏酒7万斤。

       有规模有产量,更要有完整的销售体系。西邵红杏一直碍于不易于长途运输、存储困难的瓶颈,销售半径仅限于周边地市。西邵乡乡长万蕾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扩大市场,我们着力构建线上推广和线下销售闭环,开启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新销售模式,进一步提升西邵红杏的知名度和销量。”

 

       一方面,宣传引流创新营销模式。从3月份杏花节开始,该乡不断在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及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上输出优质的短视频、图片内容,拍摄红杏主题MV,打造“西邵红杏”品牌IP宣传矩阵,使西邵红杏品牌知名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准确且广泛的推流使得周边省市广大消费者了解、关注、期待西邵红杏。自采摘季伊始,已经迎来河北、山东等地近10万人采摘赏玩,鲜杏销售额已达50万元以上,完成了线上流量的承接与营销转化。

        另一方面,“触网”直播开辟电商渠道。该乡组建主播团队,开通了抖音、快手等直播带货,通过直播详细介绍西邵红杏的种植过程、营养价值以及产品种类,并通过互动环节与观众进行实时交流。为确保销售质量,鲜杏根据红杏的种类、大小、重量、色泽、成熟程度等进行分类分拣,以无虫、无损,果型正为标准,配备防撞膜、纸盒等,杏脯、杏酒等产品也都进行防损包装。线上线下同步促销,将有效助推“西邵红杏”品牌化发展。
        “以现在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势头,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将西邵红杏产业做大做强。”西邵乡党委书记李军永对红杏产业信心满满。预计2024年整个销售季,该乡红杏销量可达10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800万元左右。
(作者:张晓静 通讯员 李娟娟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