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300只人工繁育朱鹮诞生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300只人工繁育朱鹮诞生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4/4/22 9:41:21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次数:

        一连几天,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站副站长黄治学都没咋休息好。
        每年3月至6月,就进入了朱鹮繁育期。4月20日、21日,接连两天,都各有一只朱鹮“宝宝”在孵化箱内破壳而出。

 

           在黄治学的守护下,今年已经有5只朱鹮“宝宝”出生在这个美丽的大家园。至此,董寨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的朱鹮数量已突破300只。
          “刚孵化出的这两只‘宝宝’,是董寨朱鹮‘英雄父母’的第53、54个后代,它们也是目前国内繁殖数量最多的配对朱鹮。今年前3只‘宝宝’,是在自然繁殖试验笼内首次自然繁殖出的朱鹮雏鸟。如今在孵化箱内,还有30枚朱鹮卵正在孵化呢。”朱鹮“奶爸”黄治学乐呵呵地说,一点也看不出连续熬了几天的疲倦。

 

        有着鸟中“东方宝石”美誉的朱鹮,2007年起从陕西洋县迁来这里。从那时起,董寨建起朱鹮繁育站,投巨资用于朱鹮的繁育、野化、放归等科研和保护。河南罗山也成为国内第一个朱鹮迁地保护和再引入野化放归地。
        作为国内著名的朱鹮保护和繁育专家,黄治学就是那时陪着几只朱鹮一起到董寨安家的。17年来,在黄治学和朱鹮繁育站的同事们精心守护下,董寨累计人工繁育出朱鹮301只,分7批野化放飞133只。通过监测,发现野外种群数量已超500只,并扩散至周边3市8县(区),朱鹮种群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这只刚破壳的朱鹮雏鸟体重62.91克,很健康。”黄治学表示,朱鹮“宝宝”每2小时需要喂养一次,食物是由泥鳅、奶粉、苹果、胡萝卜、鸡蛋黄搅打成泥的混合料,需要人工喂养40多天。

 

        “除了人工孵化,野外自然孵化也形势喜人。在野外监测到的50多个朱鹮巢,今年有21个观测到幼鸟,其中有2个巢中各有4只幼鸟。”黄治学兴奋地说。
        如今,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种群成功复壮,已成为人类拯救保护濒危鸟类的典范。这里孵化的朱鹮,相继输送到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罗山董寨已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朱鹮种质基因库和种源储备基地。
        2022年12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罗山县作为全国唯一受邀县(区)登上世界的演讲台,向各国代表介绍了打造生物多样性样板的典型经验,展示了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建万物和谐共生的生物多样性之美。
        “朱鹮的成功繁殖、野化放飞及生存领域的持续扩张,是罗山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的最好例证。”罗山县委书记余国芳高兴地说。(图片均由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繁育站提供)

(作者:卢松 刘宏冰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