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瞧,我栽的几棵果树嫩芽都拱出来了,估计明年秋天就能挂果,到时候便能吃上香甜可口的新鲜果了。”4月7日,沁阳市王召乡尚香村村民成建斌,看着门前新栽植的无花果树高兴地说。
“逐‘绿’前行,‘树’写风景。”2024年,沁阳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了“果树进村”行动。
在推动“果树进村”工作中,该市按照“一村万树、果树进村、绿满乡村”总要求,出台《沁阳市果树进村“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在乡村掀起栽植果树热潮。
为将林业产业发展和乡村绿化效果相统一,该市原则上按照1个村不超过2个果树品种进行绿化,充分用好“四旁”(村旁、路旁、宅旁、水旁)和“四块地”(废弃地、边角地、空闲地、拆违地),开展街道绿化、庭院绿化、廊道绿化、四旁绿化,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街一景”,提升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绿色孕育生机,绿色昭示希望。”一棵棵生机勃勃的果树,在让村庄美起来的同时,也让群众生活好起来。
崇义镇以“生态宜居星”创建为抓手,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组织开展“果树进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西向镇高度重视“果树进村”工作。该镇27个村(街)因地制宜确定种植方案,明确果树种类、种植位置及数量,按照“一村一品”要求,在各村(街)主干道、村委会附近以及村民主要活动场所,种植柿树、山楂、枇杷、石榴等4685棵。
紫陵镇将春季造林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通过“果树进村”对街道两侧进行绿化。同时,该镇充分发挥群众对自家院落栽种花草的积极性,使村内街道绿化实现上档升级。目前,该镇共栽植枣树、山楂树、柿树、石榴树等3000余棵。
在该市唯一的全山区乡常平乡,老马岭村的村民翻土、平地、挖坑、种苗,在山地的试验田里种下一棵棵酸枣树,为秋天的丰收打好基础。早在去年,该乡就以张老湾村为试点,研发野酸枣茶、野酸枣等系列农产品。当年,每棵酸枣树产出酸枣15斤左右,共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激活了该乡发展特色种植的“一池春水”。
“张老湾村开发的酸枣茶、酸枣等系列农产品特别好,我们想着两个村的地理位置、土壤条件、气候等都很相似,就以开展‘果树进村’为契机,也种植了酸枣树,希望能够形成规模种植,增强市场竞争力,助力产业发展。”老马岭村党支部书记马小年信心满满地说。
据悉,自2023年12月到今年4月1日,该市通过大力推进“果树进村”,已栽植桃、杏、石榴等3.77万棵,提升乡村“颜值”的同时,提升了乡村“气质”。
沁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林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宪营表示,该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之后,以《沁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为引导,通过“果树进村”行动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乡村绿化,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据统计,该市春季已完成平原植树30万棵,已有森林面积达到15.93万亩。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