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图片来自河南省文物局官网
12月13日,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物专场举行。发布会上,河南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我省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方面的最新成果。二里头遗址的诸多特点,成为进入“王朝国家”的重要标志,而早期的仰韶文化,最早开启了中国史前文明化新进程。
“考古中国”不断取得新突破 仰韶文化、夏文化研究工作持续推进
发布会上河南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伟介绍,河南省是仰韶文化和夏文化的核心分布地区,而且是最能集中体现中华文明五千多年“连续性”发展特性的代表性地区。
“根据国家文物局最新发布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古国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性文明,夏文化则代表中华文明进入了‘王朝时代’。”任伟介绍,近年来已有巩义双槐树遗址、南阳黄山遗址、淮阳时庄遗址、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等4个仰韶文化、夏文化相关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叶县余庄遗址、淮阳时庄遗址、偃师二里头、禹州瓦店遗址等多个项目重要考古新发现得以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工作进展宣发平台上对外发布,引发社会各方高度关注,为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贡献了河南的显著力量。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介绍,二里头遗址作为夏都,通过道路和墙垣把遗址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宫殿区居于核心,这种严谨有序的布局,突显宫殿区的核心地位,反映出社会阶层、等级划分非常严格,是进入王朝国家的重要标志,也反映出都城在国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据刘海旺介绍,仰韶文化初期和早期,灵宝城烟遗址首次发现距今6300年由墙壕组成的最早的防御体系,是中国史前社会开始分化的证据,结合既往的一些重要考古发现,表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早期阶段已出现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现象,最早开启了中国史前文明化新进程。
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河南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伟介绍:“我省是国内大遗址分布最为密集的省份,也是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的省份。”
在大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方面
河南推动整理出版了《二里头》《偃师商城》《隋唐洛阳城》《舞阳贾湖》《三门峡庙底沟》等32部重要大遗址考古报告,大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整体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在遗址博物馆建设方面
已推动全省各地建成开放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安阳高陵遗址博物馆等14座考古遗址博物馆。
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方面
我省已有殷墟、隋唐洛阳城、郑州商城等7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挂牌并对外开放,另有大河村遗址、偃师商城、平粮台古城等10处考古遗址公园入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我省挂牌和立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河南推行“考古前置”土地“先考古、后出让”
近年来,为了抓好全省考古勘探工作,河南省文物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全国率先推行“考古前置”改革。
任伟:“通过省政府发文推动、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省文物局督促指导等方式,持续在全省推行基本建设、土地出让活动中‘先考古、后出让’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各省辖市已全面出台“考古前置”改革政策性文件。
“考古前置”改革工作实施以来,我省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勘探项目数量持续增加,已经由改革前的每年约1300项左右,逐步增加至每年1900项左右;考古发掘项目数量由改革前的每年140余项,逐步增加至每年300项左右,改革成效显著。
任伟表示,“考古前置”改革确保了建设单位在拿到土地时,相关土地已经是开展过考古工作的“净地”,为建设单位大大节约了资金和时间,文物保护从过去的被动保护变为现在的主动保护。
全省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
推出多条文物考古研学游径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不可移动和可移动文物总量均居全国前列。
河南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贾付春介绍,河南文物系统积极探索新时代文物活化利用方式,深入贯彻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积极推动文物考古研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梳理了全省各类文物资源的种类,深入挖掘其价值禀赋,摸清各类考古研学机构及受众群体现状,为高质量推动文物考古研学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已推出首批6条文物主题游径
文明探源·仰韶文化主题游、早期中国·夏商文明主题游、盛世气象·巍巍国都主题游、天地之中·历史建筑主题游、大河安澜·治黄史迹主题游、赓续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游
今年11月份省文物局还策划推出了“大别山精神主题游径”、“长征精神主题游径”等7条革命文物主题游径。
贾付春介绍,下一步,省文物局将持续推出更多更好的文物考古研学游径。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