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虞城:“非遗+”融合创新 彰显非遗魅力
虞城:“非遗+”融合创新 彰显非遗魅力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3/11/26 13:37:08 来源:商丘日报 点击次数:

       多层剪纸、伊尹佩香、木叶画……这些具有浓郁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发展的鲜活见证,也是虞城县人民的精神财富。

        虞城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遗存丰富,历史名人众多,因此衍生出了很多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虞城县拥有非遗项目179项,其中,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名录,9个项目列入省级名录,58个项目列入市级名录。

非遗+乡村振兴

      “我在家门口务工,不仅能照顾家人,还能挣钱,上个月我领了3000多元工资。”2023年11月20日,在虞城县谷熟镇朱阁村的“汤都红粘谷酒传统酿造技艺”非遗工坊务工的村民刘大任高兴地说。

      在“汤都红粘谷酒传统酿造技艺”非遗工坊,几十口大缸依次排开,很多大缸正冒着热气,里面的红粘谷不时“噗噗”炸开水泡。传承人杨威介绍,他们生产的红粘谷酒现已开发出10余种规格,年销售额在200万元左右,带动100人左右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

 

“汤都红粘谷酒传统酿造技艺”非遗工坊内,非遗传承人正在检查红粘谷。 刘建谠 摄

         在虞城县店集乡“仙脚丫手工布鞋”非遗工坊内,村民通过灵活的计件工资、兼职或全职等多种形式,达到“离地不离家、进厂不进城”的工作状态。目前,该非遗工坊已带动周边20个乡(镇)500多人参与布鞋生产。

        “非遗项目以前规模小、底子薄,通过这么多年的引导和发展,虞城县的非遗项目从小作坊变成了大企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虞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富杰说。

非遗+文产文旅


       “我结合祖上传统中药技艺,开发出伊尹佩香、中药象棋等,目前销售行情还不错。”11月20日,虞城县城关镇居民、刘氏传统本草佩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建党说。

        在刘建党的伊尹佩香坊内,他正带领工人制作中药象棋,做胚—上模—成型—上釉—晾干,全手工制作,一套象棋制作下来得好几天。

         作为刘氏中药世家第五代传人,刘建党从祖传中医疗法中得到传承,并吸取古虞文化中药“服药”的概念,开发出伊尹佩香、手串、中药药饼、中药象棋等十数个品种。特别是研发的中药象棋,闻起来药香扑鼻,拿起来大小适中,人们在下棋中养生,在娱乐中保健。

        据悉,在2023商丘非遗文化节上,虞城县共组织多层剪纸、面塑、刘氏传统本草佩香制作技艺、木叶画等七家非遗项目参加,赢得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誉;2023年10月23日,虞城县又组织木叶画、韩氏木刻、刘氏传统本草佩香制作技艺、鱼灯制作技艺、罗氏制艾等非遗项目,分别在商丘市非遗展示馆、商丘博物馆非遗文创展厅、火神台商祖祠进行非遗项目布展和现场演示。

 

非遗传承人贾艳梅的多层剪纸作品 刘建谠 摄

         虞城县通过非遗与旅游融合,衍生出了多种产品业态,鼓励非遗项目走进木兰祠、蜗牛小镇、马牧集老街等旅游景区。通过各种展演展示活动,为游客讲述生动的故事,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参观,也为非遗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非遗+城市更新

       11月7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到虞城县马牧集老街调研,对虞城县非遗项目参与城市更新给予肯定。“我们用文化的灵魂更新城市,把非遗元素更新到城市里去。我们一定继续努力,把马牧集老街打造得更好。”虞城县城关镇党委书记彭丽深有感触地说。

      几年前,虞城县城关镇党委、镇政府大刀阔斧进行城区改造,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展现在虞城人民面前。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牧集老街吸引十几家非遗项目入驻,参与到城市更新中。

      虞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剧种展演与社区文化公益小舞台、文化下乡活动结合起来,在马牧集老街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活动和各类非遗培训班。

     “虞城是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地方,非遗项目众多,我们努力让非遗和乡村振兴、文旅文创以及城市更新等有机融合,让非遗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生活,让非遗真正活起来。”虞城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荣敢说。

(作者:刘建谠 谢卫勋 王富杰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