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许昌:小徽章里的大文化
许昌:小徽章里的大文化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3/11/5 12:08:32 来源:许昌日报 点击次数:

      许昌塔文化博物馆南侧的古玩市场里,有一个热衷于徽章收藏的市民郭伟。近年来,他收藏与许昌有关的各种徽章近千枚。

       郭伟是如何对徽章感兴趣的?这些与许昌有关的徽章是从哪里搜集的?徽章有哪些历史收藏价值?2023年10月29日,记者走进郭伟的门店,了解了他收藏徽章的经历。

郭伟收藏的部分徽章 黄增瑞 摄

从小他对徽章产生了兴趣

      “小时候,我看到表叔家里放着一枚渡江战役纪念章,该纪念章设计非常精美。从那时候起,我对徽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我便走上了收藏徽章的道路。”今年刚刚40岁的郭伟说。

       郭伟中等身材,穿着普通,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在他的古玩门店里,记者看到不少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状的徽章,色彩各异,琳琅满目。

       “一枚小小的徽章,将历史、艺术、文明熔铸于一体,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崇高标识,更是传承华夏历史文化的精神瑰宝,其背后都曾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郭伟说,一枚徽章,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记录着时代变化,蕴含着时代特征。

      近年来,收藏市场越发火热。徽章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时代印记,它背后那无数的真实故事和历史传说,让广大收藏爱好者为之痴迷。如今,徽章以其文化内涵深厚、小巧易保存、工艺精美等特点成功“出圈”,悄然成为收藏界的支柱产业之一。

      “截至目前,我大约收藏了近千枚与许昌有关的徽章,涉及交通、烟草、老字号、武术、教育等方面。”郭伟说,这些徽章有的是从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淘来的,有的是与收藏爱好者互换得来的。

小小徽章见证许昌武术发展

   “这是一枚民国时期许昌县国术馆证章,上面有两把长剑,该徽章见证了许昌武术的发展。”郭伟拿起一枚景泰蓝徽章说,通过翻阅史料和走访如今的许昌武术界人士,他了解到一位许昌武术师傅为国争光的故事。

      “许昌县国术馆是河南省最早的武术组织,其成立于1929年。”郭伟说,著名拳师曹振谱曾任该馆教务主任,在许昌传播武子梅花拳。后来,他与许昌武术名师虎军山、张茂林在许昌东街一带授徒,跟随其练武的人很多,他们培养出的武术高手寇运兴,曾在1936年的德国柏林奥运会上大展身手。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举行,中国派出69名运动员参加7个项目的比赛。由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组织的一支9人国术表演队参加了柏林奥运会。38岁的许昌人寇运兴是其中一名队员,他凭借一把64公斤的大刀和过硬的武艺赢得了各国人士的赞誉。

每枚徽章的背后都是一段历史

       收藏只是第一步,每得到一枚徽章,郭伟都会了解该徽章的历史背景、种类、工艺等。这些只能通过不断查找有关历史资料、文献,或走访与徽章有关的后人,才能对徽章有相对完整的认识。

      收集徽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加强认知的过程,通过探寻小徽章的内涵与故事,郭伟仿佛走进了一个大千世界。

       如今,随便将一枚徽章拿在手里,郭伟都能说出一段历史文化或者一个鲜活故事,并详细说出这枚徽章的材质与质量、工艺与时期、价格与发行数量等信息。他认为,这既是对收藏文化的传承,更是历史故事的延续。

       为让更多人了解许昌历史,郭伟曾在许昌塔文化博物馆举办“百年许昌徽章展”,数百枚徽章穿越百年,全面展现了民国抗战、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历史时期许昌的经济、政治、人文风貌等,让参观者眼前一亮。

       “郭伟是一位非常有心的收藏爱好者,他收藏的与许昌有联系的徽章,反映了许昌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小徽章成为历史的见证。”许昌塔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李广新说。

(作者:黄增瑞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