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20集微纪录片《老照片里的常香玉》上线
20集微纪录片《老照片里的常香玉》上线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3/10/11 9:35:35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次数:

        今年是常香玉先生诞辰100周年。常香玉一生秉持“为祖国放歌、为人民演戏”的理念,用生命践行着“戏比天大”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戏剧人。
        为纪念“人民艺术家”常香玉诞辰100周年,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策划出品的20集微纪录片《老照片里的常香玉》于10月9日在全网正式上线。

 

        微纪录片《老照片里的常香玉》邀请了20位常香玉先生的亲友、弟子、艺术家、媒体人等社会各界人士,深切缅怀“一代宗师”,从档案视角重温大师的风范,以老照片的形式讲述大师的故事,回忆大师矢志不渝的为民情怀,弘扬大师“戏比天大”的艺术精神,激励后辈奋发自强,学习常香玉大师德艺双馨、无私奉献的品质和崇高精神,为新时代戏剧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常香玉是豫剧五大名旦之一,1923年9月15日(农历)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她原名张妙玲,9岁随父亲学戏,最初学习小生和须生,后工旦角。在豫剧表演艺术上,常香玉不拘泥于本行当的表演程式,对其他行当和相关艺术兼收并蓄,从而以独特的风格屹立于豫剧舞台。常香玉一生演出过众多的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她创立的常派艺术深入人心。除了《花木兰》、《拷红》和《白蛇传》“红白花”代表作外,她表演的《大祭桩》、《战洪州》等也有着不同形式的创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常香玉致力于豫剧现代戏的创作和表演,豫剧《人欢马叫》、《红灯记》和《朝阳沟》都是她的代表作。
1950年夏,战火蔓延到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经过半年的巡回义演、募捐,终于为志愿军捐得一架飞机,飞机命名为“香玉剧社号”。1953年4月,她带着祖国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率领“香玉剧社”跨过鸭绿江,冒着战火硝烟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谁说女子不如男”等铿锵有力的唱腔响彻在抗美援朝前线阵地,激励着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保家卫国。

 

        业界专家如此评价:作为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常香玉一生开创了无数个“第一”,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她第一个创立了豫剧表演艺术“常派”,第一个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第一个把豫剧艺术送到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主演第一部河南戏曲电影艺术片《花木兰》;第一个把豫剧带出国门,在奥地利、匈牙利、苏联、蒙古、朝鲜等国都留下演出的足迹;第一个用演出收入设立了“香玉杯”戏曲艺术基金。
常香玉先生于2004年6月1日逝世,她一生爱党、爱国,将戏曲艺术与生命融为一体,在2004年7月被国务院追授为“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她以八十二年的生命历程,铸就了一座艺术和人格的丰碑,为全国文艺工作者树立起了学习的榜样。
        据了解,在常香玉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河南省文联、河南省剧协将相继举办“致敬香玉”系列活动,多维度展现“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先生的艺术生涯,传承、探索“戏比天大”的时代价值,赓续历史文脉,激励当代戏剧工作者勇担时代使命,进一步推动河南戏剧事业繁荣发展。

(作者:温小娟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