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从洛阳关林管理处获悉,2023海峡两岸关公文化论坛暨关林朝圣大典将于25日在关林景区开幕。届时,来自国内多个省份的同祀关庙代表、关氏宗亲等将参加朝圣大典,开展相关活动,祭拜武圣关公。
△面塑
目前,本次活动的筹备工作正紧张进行。在关林景区内看到,用于典礼的面塑已制作过半。这些面塑种类和造型繁多,有象征吉祥富贵的各色花卉,有象征六畜兴旺的家禽、家畜,还有取自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主题的造型。现场共有十余名民间面艺师“流水式”作业,他们分别使用捏、剪、揉、夹、盘、叠、嵌、组合、压纹、纹花等传统技法,用巧手打造出一个个精美的面塑艺术品。
△面塑制作
“在每年的关林朝圣大典上,用面粉做成的上百种精致贡品,是最有烟火气,也最叫人啧啧称奇的。”洛阳关林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自1994年以来,参与制作面塑的民间面艺师已更迭多批,他们以老带新,以文化交流活动为载体,展现了洛阳民间面塑艺人的高超技艺。
作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年一度的关林朝圣大典也是非遗展演的舞台。在今年的活动中,主办方特别准备了多个河洛地区优秀的非遗项目,为国内外游客送上一份文化大餐。其中,曹屯排鼓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已参加国内各种庆典、开幕式、比赛等数百场次,表演时阵容宏大、威风庄重,呈现出典型的北方豪放和雄浑气概。此外,还有自汉代传承至今的豫西狮舞,表演时奔放洒脱、刚烈矫健,表演者将通过跳跃、跌扑、腾翻、打斗等,再现狮子“兽中之王”的威猛气势。
如今,“汉服”已成为洛阳文旅的一大标签。今年的关林朝圣大典现场,嘉宾、演员等也将全体着汉服、行汉礼,通过行进式展演,沉浸式感受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
洛阳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关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承、利用好关公文化,挖掘弘扬其精神要义,对于延续洛阳历史文脉、彰显文化自信、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期待2023海峡两岸关公文化论坛暨关林朝圣大典对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加快关公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