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游客所说:“山是最美的期待,人是最美的风景”。」这句话,形容云台山给人的印象,尤为贴切。一直以来,云台山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管理服务为核心,持续打造景区优质服务品牌,靠服务赢得口碑、赢得市场。 」
“感动每一位游客”2000名云台山人是如何倡导并践行的?让我们走进云台山景区,探寻感动背后的故事……
①事件:外省游客致信感谢,赞声一片
“云台山之行,是温暖的旅程,让我终生难忘,如果有机会,我会重游云台山,再看红石峡,再次面谢给予我亲人般温暖的红石峡景点工作人员。”这些朴实的赞美,来自游客周先生。
4月4日,周先生夫妇在云台山旅游,中午11:00左右,在核心景点红石峡双孔桥边,周先生由于坐着轮椅行动不便,无法跨越桥墩,进退两难之际,景区职工及时伸出援手,将周先生搀扶过桥。12:00左右,周先生观赏丹崖峡谷之后,在登山台阶上艰难地挪移,景区职工张国隆发现后,赶忙搀扶周先生上台阶,同时通过对讲机联系附近工作人员。红石峡管理所数名职工闻讯赶来,抬起轮椅,一阶又一阶,一站又一站,用接力的方式前行,直至将周先生送达平坦处。
周先生感动不已,连连感谢景区工作人员,返回家中后再次致信景区表示感谢,并赠送锦旗。
4月1日下午,一位北京的游客在泉瀑峡景点拍摄时,因操作失误无人机落入树丛,泉瀑峡工作人员苏小二发现后二话不说找来工具在拍摄范围内进行寻找,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寻找,苏小二找到飞机还给游客,为游客挽回损失4000元,为感谢苏小二,游客手写感谢信送至景区岸上服务中心。
在各大网络平台的留言中,周先生和北京游客的经历共鸣可谓比比皆是。网友Do Vis说:云台山是我去过少有的心心念念打算再去的景区,服务真的很好,准备今年再去!微信网友“行者”留言:为云台山的服务点赞,大巴车司机技术好,服务更好!
②细节:细微处入手,“云台山式”服务理念
服务工作总是从细微处见态度、见实效。为更快速高效帮助游客解决汽车问题,百家岩管理处准备了应急工具设备,并对职工进行了系统性的车辆维修培训,还将服务内容和求助电话公示于停车场,便于游客及时求助。
同时在百家岩售票大厅,工作人员设置了游客服务台,配备了水杯、针线包、创可贴、雨伞等各类爱心服务物品,同时专门收集游客各类需求及建议问题,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③标准:五员一体,感动每一位游客
作为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多年来,云台山始终把优质服务当做景区的“一号工程”去打造,景区的服务理念也由之前“不让一位游客受委屈”升级为“感动每一位游客”。云台山建立了2000名职工人人都是安全员、服务员、保洁员、救护员、宣传员的“五员一体”标准化服务模式,以“一专多能”的素质向游客展现景区的高品质服务质量。
通过构建“五员一体”服务模式,云台山景区将精准服务、智能服务进行有机整合,不但增强了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打造了“云台山精神”,更铸就了旅游服务的崭新品牌、出彩品牌。
今年54岁的云台山红石峡环卫工任保安,每天都需要佩戴着安全帽、系着安全绳,在悬崖峭壁上清理垃圾,被游客称为“蜘蛛侠”。无论是陡崖,还是深谷,只要有垃圾,哪怕是小小的烟头,他都会想方设法清理干净。除了捡拾垃圾,他还常帮助游客捡拾不小心掉落的钱包、手机、钥匙等等。像这样的“蜘蛛侠”在云台山有20多人,如今,悬崖上的“蜘蛛侠”不仅成为了云台山景区的一道风景,任保安和同事们也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和感动了游客,景区的垃圾越来越少,文明旅游风尚越来越高。
④坚守:游客至上,优质服务永无止境
对优质服务的坚守,让云台山收获了太多赞誉。游客们的口碑,成了云台山最好的宣传。在景区的游客中心办公室等很多部门,大巴驾驶员、讲解员、环卫工等岗位获赠的锦旗琳琅满目,挂满了墙壁。一本本好人好事记录簿,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云台山人多年以来践行的真诚与爱心。
据不完全统计,十余年来,云台山景区职工仅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就高达13900起,景区游客失物找回率达到98%,其中651件失物邮寄全国各地归还游客。值得一提的是,云台山还专门制定了奖励制度,每年拿出近百万元奖励优质服务职工,对拾金不昧的员工,按照失物价值的20%予以奖励。多年来的感动服务,也赢得了实实在在的回报,根据景区游客意见调查以及大数据统计,云台山游客重游率达到了60%以上,综合评价好评率达到了98%,每年通过亲朋好友推荐来的游客占到近50%。
服务对云台山来说是立家之本,一切要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我们要把优质服务始终如一的做下去,这是每一个云台山人的信心和决心。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