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嵩山,巍巍峻极
天地之中,华夏根源
在登封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
壮丽的山水风光
众多的名胜古迹交相辉映
成就了许多举世无双的”中国之最“
乃至”世界唯一“
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细数
这些令人骄傲的”登封名片“吧!
地理位置上,这里是华夏民族最早繁衍生息之地和活动的中心。夏朝先民认为嵩山是其祖先的诞生地和活动中心,商朝则以嵩山为活动中心,周朝也认为嵩山是其祖先的诞生地和活动中心。
心理位置上,嵩山还是“中国”之名的发祥地。西周初年铸造的“何尊”上铭文记载,周公到嵩洛地区的“中国”建都,这是现存最早的带有“中国”名字的实物资料,也是最可靠的“中国”名字的由来。
故土陈迹中,周公测景台便是实证。据《周礼·地官司徒》载,周公为了寻找天地之中营建东都,在嵩山脚下的阳城“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终于,他在嵩山脚下的阳城寻找到了“天心地胆”,还留下了千古称颂的周公测景台。因此,这里是华夏民族心目中的“天地之中”。
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建于东汉年间(118~123年)是中国仅存的时代最早的庙阙,代表了中国古代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
雕刻于汉三阙上的马戏、蹴鞠、夏禹化熊、启母化石、幻术、斗鸡等画面,以及篆书铭文十分精美,是汉代艺术风格的集中反映,更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
汉三阙是1961年3月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太室阙是中国古建筑国家级文物类1号保护单位,少室阙、启母阙编号分别是2号和3号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将包括汉三阙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少林寺塔林位于少林寺西约250米,为历代德高望重僧侣的墓地,占地约2.1万余平方米。现存有从唐代贞元七年(791年)至清代嘉庆八年(1803年)的砖塔220多座。
少林寺塔林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古塔数量最多、延续时间最长、古塔类型最全的塔群,被誉为“中国古塔艺术博物馆”,是研究少林寺从唐至清代发展、兴盛和历代建塔制式、结构等的重要实物资料,是综合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雕刻艺术发展史和宗教发展史的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建筑、书法、雕刻艺术和旅游观赏价值。
1996年11月20日,少林寺塔林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1日,包括少林寺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