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汝州大峪镇: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汝州大峪镇: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1/12/19 15:22:48 来源:汝州市化广旅局 点击次数:

      一个乡镇靠什么打造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怎么发展……而如今探险游、生态游、红色游、古山寨游、民宿、红色教育基地(豫西抗日纪念馆、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纪念馆等)、村史馆……特色旅游品牌不断增加,汝州市大峪镇摇身一变,成了省园林城镇、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 云堡妙镜—民宿担当

      汝州市大峪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尊重环境与保护现有地区风貌的基础上创造更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度假风景区,在袁窑村开发建设的云堡妙境高端民宿度假区项目,是以万安西寨的保护性开发为前提,对周边的人文历史,地域文化等资源进行了合理的规划,以古堡的创新利用为核心,配套了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打造集民宿旅居、山地观光、生态康养、在地美食、户外运动、野营休闲、摄影写生等于一体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另外,也为当地的老百姓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比如,有的老乡在项目上当了管家,服务员,保管员等等,在家门口就可以工作挣到钱。

· 集体经济好,群众跟着跑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走进大峪镇十岭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近似于原生态的农家生活画面,全村地处丘陵,土壤贫瘠,耕地面积较小,近年来,十岭村在大峪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打破旧有思维桎梏,努力践行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发展共享,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源投入不足、活力下降、联系松散、监管困难等问题,蹚出了一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2018年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花椒种植、2019年5月实施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蜜蜂养殖。

      据了解,大峪镇十岭村集体经济流转土地100多亩,种植了大红袍花椒树,锄草、施肥、浇水平时都是村里闲散劳动力,今年受疫情和洪灾影响,蜂蜜和花椒产量有所下降,大概卖了20万,还种了十几亩的高淀粉红薯,下成的红薯粉条,收入比卖红薯翻了4倍,按照大峪镇党委、政府的要求,通过这几年的操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土地、农业搞套种,花椒树下套种花生、红薯,把花生榨成油,红薯下成红薯粉条比单一种植产值要高很多,下一步,十岭村要做自己村的品牌,做乡村振兴产品,逐步完善,村里有钱了,心里也有底气了,就能为村民干更多的事,更能带领大家走向富裕之路。

      近年来,汝州市大峪镇大力开展荒山造林活动,先后组织2.3万人次,种植侧柏16.3万颗,绿化面积980亩并在靳马线两侧实施廊道提升工程,栽种本地竹子11万棵、蜀桧6000余棵、红叶石楠3000余棵、黑松1900棵、撒播野花种子900余公斤,提升廊道16公里,增加了山区绿量,改善了生态环境,把乡村旅游业态打造成农民就业增收的产业,以景区辐射周边,积极引导返乡创业青年、在外成功人士参与大峪镇全域旅游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增长极。同时精心培育花椒、峪蜂巢蜂蜜等特色品牌,把农产品销售大山之外,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旅游。强化支部带头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发展蜜蜂养殖,目前,已有11个村养蜂在20箱以上,每个村平均产蜜500斤左右。发展红色旅游,利用豫西抗日纪念馆、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纪念馆,每年有2万余人到纪念馆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坚持旅游文化与产业相结合,引进弘宝汝瓷打造集科研、展示、教学、观摩、体验、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弘宝汝瓷文化园,每年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培训学生3000余名。
      “下一步,大峪镇将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加强规划引领,充分释放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传统村落、自然山水等要素吸引力,继续围绕打造“生态绿色大镇、休闲养生小镇、红色文化名镇、旅游观光强镇”总体目标,向青山要潜力,要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关键抓手,深入践行全域旅游理念,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汝州市政府副市长、大峪镇党委书记张飞说。

(作者:马雨蒙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