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在三门峡市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终评结果揭晓。在河南入选的14项考古发现中,巩义双槐树遗址入围。5300年前的“河洛古国”,再次向世界散发出历史文化的耀眼光芒。
双槐树遗址位于巩义市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处。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780米,残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处于河洛文化中心区。2013-2020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遗址本体及其相邻区域先后数次展开文物调查勘探与考古发掘工作。
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遗址,从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分析,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郑洛地区这一聚落群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勘探确认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左右,南北宽约780米左右,现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期阶段3重大型环壕、大型建筑基址、中心居址、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版筑的大型夯土地基、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夯土祭坛、房址、灰坑、人祭坑及兽骨坑等遗迹,出土了丰富的仰韶文化时期文化遗物。这些都表明,在5300年前的这座古老遗址上,生活着一群具有较高文明程度的人。
大型建筑群初具中国早期宫室建筑的特征,为探索三代宫室制度的源头提供了重要素材。
两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芦山峁大营盘梁一号院落、古城寨廊庑基址、二里头遗址一、二号宫殿等中国古代大型宫殿式建筑与其一脉相承。“一门三道”门道遗迹与二里头一号宫殿建筑、偃师商城三号、五号宫殿建筑门道遗迹基本一致,凸显了双槐树大型建筑基址的源头性。
大型中心居址建筑前两道围墙及两处错位布置的门道和加厚围墙的设计,具有极强的防御色彩,可能是中国古代最早瓮城的雏形。墓葬区内发现的夯土祭台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的首次发现,有利于开展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周边区域在祭坛文化以至高层礼仪制度方面的比较研究。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