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红色事迹,纪念宏伟党史。今天请你走近常香玉故居,拜谒这位爱国爱民、德艺双馨的豫剧表演艺术大师,从她一生的奋斗历程中,重温她的革命精神,感受她的高尚情怀。
常香玉故居位于巩义市河洛镇南河渡村董沟。院落总占地约600平方米,大门前修有盘曲石阶、石坡,栽有松柏等常绿树木,坡下有古井一口,村口有纪念碑。
“常香玉故居”是人民艺术家、豫剧大师常香玉出生和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常香玉戏曲启蒙的地方,现存院落一处,坐东向西,有窑洞4孔、平房3间,红砖院墙及大门,是一个典型的豫西农家院落。
2016年1月,常香玉故居被列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布展现有“家国情怀”纪念展、堂窑、厢房、诞生窑、磨道窑。其中“家国情怀”纪念展讲述了常香玉大师从更换姓名、戏是苦虫、挂上头牌、戏比天大、 早年义演、一世情缘到创办剧社、捐献飞机、 和平使者、艺术传承、大师风范心怀桑梓、忧国忧民的一生。
其中,还展出了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时期捐赠的飞机模型。
常香玉(1923—2004),原名张妙玲,河南省巩义河洛镇南河渡村人,汉族,中共党员,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五大名旦之首,常派创始人,9岁随父张福仙学戏,10岁登台,13岁名满开封。抗日时期首演抗日时装戏。1938年在陕、甘演出,名声大振,获“豫剧皇后”之美誉。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1951年义演支援抗美援朝,捐献“香玉剧社号”飞机一架,被誉为“爱国艺人”。
常香玉曾率团到朝鲜慰问演出175天,演出180场。曾受国务院委派到新疆、广西、黑龙江等地慰问演出。自筹资金设立“香玉艺术奖”。其代表作《花木兰》《烤红》《断桥》《大祭桩》《破洪州》《五世请缨》《人欢马叫》,久演不衰,为豫剧艺术殿堂增添光彩。
河南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会长王全书、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张思卿为常香玉题对联一幅:“常香玉,玉沽冰清,德艺双馨,香玉常在,一代人民艺术家;梨园存,春色满园,声情并茂,青春永驻,万世中华戏曲魂。”这是对常香玉大师一生的评价总结。
每一次“红色之行”,都是一场生动的实践教学,都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思想洗礼,怀揣爱国情怀的您,也请来场特殊的“红色之旅”吧!
>>>>温馨提示:
常香玉故居暂未对外开放,请持续关注美丽巩义公众号,了解常香玉故居最新动态。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