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方文化厚土、一方发展热土。
这里有众多殷商文化遗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山水景观交织在一起,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这里有从贫困村华丽变身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赵庄村、红色教育基地大石岩村及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凉水泉村,备受关注。
这里还有思路一变天地宽,高起点规划建设的乡村振兴总体方案;有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空前高涨的干事创业、投身发展的热情与信念。
这里就是淇县灵山街道。
▲航拍灵山文旅小镇商业街区
11月10日,初冬时节,淇县灵山街道争分夺秒、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浓厚。近年来,灵山街道把乡村振兴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高起点规划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一项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灵山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赵庄村、凉水泉村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凉水泉村灵泉妙境民宿被评为“全国五星级民宿”。灵山街道以乡村振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
· 高起点规划建设 以思想解放促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位于太行山余脉,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灵山街道如何乘势而为?街道党工委书记耿超一直在思索着。
“我们更多地考虑如何将乡村振兴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如何找到契合点和切入点。”耿超说,经过长期的思索与实践,最终确定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核心支柱产业。思路一变天地宽。思想的解放,为灵山街道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目标确定后,灵山街道坚持规划先行,高端起步,谋定而后动,敏锐地将目光锁定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
“安吉县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我们主动与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推广中心对接,多次邀请该中心团队到我们这里实地考察。在充分掌握各项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灵山慢谷规划,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推广中心为我们制定了乡村振兴总体策划方案,明确了‘312’目标构架。”耿超说。
▲赵庄村网红桥吸引了众多游人
耿超介绍,“312”目标构架,即通过3年时间,实施灵山街道乡村振兴飞鸟型发展战略,实现率先成为河南省乡村振兴的全省示范、率先成为中原地区城乡统筹的全国样板“两个率先”目标。
在高质量的整体布局谋划下,巍巍大石岩、百味赵庄、石光凉水泉、古风小滹沱、五谷北四井、水印南四井……灵山街道下辖的6个行政村均有了独具特色的发展目标,一幅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画卷徐徐展开。
· 灵山文旅小镇投用 高质量打造全域旅游集散中心
如果要问2020年灵山街道最让人震撼的大动作是什么,那非灵山文旅小镇的投用莫属。
今年7月,作为连接南太行乡村旅游和传统村落的重要节点,未来将打造成辐射全市的全域旅游集散中心灵山文旅小镇呈现在大家面前。
▲灵山文旅小镇商业街区街景
灵山文旅小镇由广场及商业街区、高端民宿客栈区、卫国康氏文化苑、多媒体科技交互项目4部分组成。这里建筑风格以殷商文化为主,极具游览观赏价值。这里还融入了大量的现代文化元素,实现了殷商文化与现代文化有序交融。此外,韵味茶馆古色古香、5G电商直播带动农产品销售……灵山文旅小镇逐渐热闹起来。
“目前,灵山文旅小镇商业街区已入驻酒吧、书吧、农家饭店、VR体验馆、5G+电商直播中心等50余家商户和机构,其中,5G+电商直播中心是河南省首家县级专业直播平台,致力于培养专业直播人才。”灵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科员郭合喜说,商户和机构的入驻运营,标志着灵山文旅小镇已经从“吃住行、游购娱”的传统旅游时代进入了“商养学、闲情奇”的新旅游时代。
灵山文旅小镇商业街区的快速发展也为附近村子的村民带来了实惠。大石岩村村民冯华清也有了一个电商老板的新身份,他在灵山文旅小镇经营一家商铺,通过线上直播等方式,将在村里收购的红薯、粉条等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通过电商新模式,我的店铺能帮助村民把农副产品销售出去,帮助大家增收,我很高兴。”冯华清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对记者说。
· 大石岩等村声名远播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沃野千里共筑发展梦想。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核心支柱产业的这几年,灵山街道乡村旅游遍地开花,巍巍大石岩、百味赵庄、石光凉水泉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重点村。
沿袁大线向西南方向行驶,记者首先来到赵庄村。刚到村口就看到一个大型建筑正在建设中。施工人员表示,未来这里将成为大家来到赵庄村首先看到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
▲赵庄村村口标志性建筑正在建设中
当天虽天气寒冷,但走进赵庄村记者仍看到这里游人络绎不绝。“今年我们新上了七彩滑道、高山流水等娱乐设施,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市委党校派驻赵庄村第一书记张伟说,目前赵庄村已开发出山顶草原、元宝山等10余个旅游景点,建成七彩云梯、峡谷飞车等8项娱乐设施,村内小吃街门面房59间,商业摊位40个,民宿床位200张,大型农家饭店7家。
发展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耿超说就是让农民增收致富。
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疫情好转以来,赵庄村共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同比增长100%;预计年底旅游综合收入实现3000万元,村集体收入同比翻了一番。赵庄村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售卖农产品、投资娱乐项目、发展村内产业等多种方式,收入持续增加,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全村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率100%。
▲ 大石岩村住宿楼项目已封顶,正在进行内部施工
离开赵庄村,继续向西南方向行驶,不一会儿就看到大石岩村封顶的三层住宿楼项目。一旁,今年投用的“红馆”吸引着众多团队前来参观学习。“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建设教学楼等相关设施,真正把培训经济做大做强。”大石岩村党支部书记徐光说。
▲凉水泉灵泉妙境
而在相距不远的凉水泉村,村里青石灰瓦的古民居改造成了高端民宿,村民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凉水泉村已成为市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赵庄村改造提升后的村内道路
今年,灵山街道还重点将大石岩村、赵庄村等几个村庄的背街小巷进行了整治提升。村内道路采用青石板铺路,沿线民居按照仿古模式粉刷建设,让这些旅游名村“面子里子”都好看,不仅主路沿线影色宜人,设施完备,背街小巷也别有风情,让游人流连忘返。
· 小香菇撑起脱贫致富“伞” 不仅惠民富民更可持续发展
在位于灵山文旅小镇北面不远的小滹沱村,环境宜人,民风淳朴,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水泥巷路干净整洁,村内绿化美化整齐划一,颇具仿古风味的彩绘让整个村子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 小滹沱村今年新上的大棚香菇种植项目
记者到访时正赶上有村民在村东口新建成的游园内晒太阳。迎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不远处,20个整齐排列的大棚很显眼。“这是今年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街道帮助村里新上的大棚香菇种植项目。”小滹沱村党支部副书记宋金祯告诉记者,为了让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年初疫情刚刚好转,灵山街道就派人带领村干部去外地购买菌种,回来后快马加鞭向前推进。截至目前,这批菌种已收获4茬香菇,效果喜人。
据悉,项目以产业扶贫“公司+农户”新理念进行谋划,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重点,旨在不断丰富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增强贫困群众的信心,确保贫困群众实现长期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我承包了1个大棚,从开始到现在8个月的时间,出了4茬香菇,收入8万元,日子比以前强太多了。”村民苗安顺一边在大棚里忙活一边对记者说。承包户徐改平也表示:“要不是街道和村里发展大棚香菇种植项目,真不敢想俺也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项目建成后村集体可增收18万元,还可以针对村内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因户施策,充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脱贫措施精准度。”宋金祯说。
除了小滹沱村,南四井村等村的大棚香菇种植项目也迅速发展起来。小小的香菇撑起了脱贫致富“伞”,让众多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截至目前,灵山街道新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6个,新开旅游餐饮店15家,新办民宿6家,新建旅游娱乐设施9处,新增旅游线路8条,辖区群众人均年增收4000元,基本实现了村村业不同,户户有特色,人人能增收的振兴目标。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