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开太行山,彰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1970年纪录片《红旗渠》中的这首插曲,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深地印在了很多人心上。
近日,记者参加中央媒体走进红旗渠采访调研活动时了解到,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旅游区已获评5A级景区,“红旗渠精神”这块响亮的招牌让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巍巍太行、古朴村落、峡谷溪流让游客流连忘返。据了解,2016年林州市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当前,林州人正坚守、传承着“红旗渠精神”,抓住旅游业大发展的机遇,从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

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全域旅游的共建共享理念与“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相通的。记者在采访中体会到,虽然经历了经济社会发展巨变,但“红旗渠精神”依然保留在林州百姓心中。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皇后村是太行山深处一个偏僻山村,建在半山腰,一栋栋石头房子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据了解,村里老一辈人大多都修过渠。如今,很多村民搬走了,只剩下少量留守村民,李子金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林州旅游业大发展,处于红旗渠景区辐射范围内的皇后村被纳入旅游规划,打造旅游村落。看到山村一天天热闹起来,李子金打心里高兴。他重新拾起木匠手艺,在村头儿摆起小摊,售卖手工制作的手串、拐杖、根雕等……跟记者聊天时,他脸上一直挂着笑容,“以前条件这么艰苦,红旗渠都建成了。现在条件这么好,我们的村子一定可以建设得更好。”
最先发现这个古村旅游开发潜力的是林州市引入的投资者、中乔大三农实业集团董事长乔书领,他现在也是皇后村党支部书记。他鼓励在村头儿摆摊的两位老人说:“只要坚持下来,你们的手艺一定会大放光彩。”
不仅坚守山村的村民传承着“红旗渠精神”的优良传统,红旗渠景区工作人员也十分质朴、敬业。记者看到,景区保洁员在山崖上打扫卫生,他们脚上穿的是农家手工做的布鞋。正是这一个个普通的身影,奋战在林州全域旅游的各条战线上。
“红旗渠精神”的另一层内涵是工匠精神,其与全域旅游追求质量与品质的理念十分契合。另外,很多事业有成的林州人渐渐开始返乡创业。
正如林州市委书记王军近日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所说:“作为‘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我们更应该大力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以崭新的业绩丰富和发展‘红旗渠精神’,合力推进全域式景区、全域式园区、全域式社区‘三域共建’,加快建设新时代富美林州、幸福家园。”

丰富旅游产品业态
“红旗渠精神”不仅为林州全域旅游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其本身就是林州响亮的“旅游品牌”。经过不断传承发展,“红旗渠精神”如今已延伸出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业态,为林州全域旅游发展撑起基本架构。
林州在红旗渠景区内建设了红旗渠纪念馆。记者看到,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有的来自山东青岛、有的来自河北石家庄、有的来自河南安阳……在红旗渠青年洞景点,10多分钟就有3个团队合影留念。而在水渠中,来回穿梭的游艇上坐满了游客。据介绍,每年4月至10月是旅游旺季。另外,很多韩国游客也十分青睐林州的太行美景,很多商店、酒店等都有韩语标识。
更重要的是,依托“红旗渠精神”发展起来的红色教育游正在林州蓬勃发展。红旗渠精神传承教育学院院长乔业腾介绍,林州红色教育游发展迅速,前来参加研学活动的不仅有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有大量中小学生。
依托红旗渠核心景点,林州还将旅游业态向乡村延展,打造了很多乡村景点。
在红旗渠景区附近,红旗渠国家农业公园正在加紧建设,该公园内将建设大太行生态博物馆、红旗渠画院等,带动周边村落融入林州全域旅游大格局。
不仅如此,在当地政府及中乔大三农实业集团的引导和支持下,林州市任村镇白家庄搞起了水彩画、采桑镇南岗后村搞起了雕刻、东姚镇老里沟村搞起了陶瓷……农民们正通过自己的双手不断创造出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