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股风光
台南县七股乡是一个纯朴的小渔村,因位于曾文溪口咸淡水汇流处,蕴含丰富多元的自然资源:广达1600余公顷的泻湖,为台湾最完整的海岸湿地,盐田、养蚵人家、防风林、红树林、野生鸟类、黑面琵鹭、老聚落、丰腴的海产……,交织成一片撼人心弦的滨海风光。
由顶头额、网仔寮、青山港三个沙洲阻隔外海包围而成的七股泻湖,当地人称之为“内海仔”,具有防洪、保护海岸的功能,同时也是一处天然的渔场,遍布着蚵棚与定置渔网。退潮时,湖面露出一排排蚵棚竹枝,渔民们乘着胶筏在内海作业,形成当地独特的水上风光。
泻湖的水域与大海互通讯息,互为消长,却无汹涌波涛,水面宁静而悠远。循着水域航向堤岸沙洲,又是另一番风貌:当东北季风吹来时,起伏有致的沙丘呈现优美的新月形线条;沙洲上的角眼沙蟹与招潮蟹,数量繁多且活跃;而两侧大片的木麻黄防风林,则是白鹭鸶最爱的栖息地。黄昏时分,成群白鹭鸶觅食归巢;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珍稀鸟类——黑面琵鹭由朝鲜半岛远渡重洋前来过冬,总在岛内外掀起一阵赏鸟热潮。
自古以来,七股乡的历史与文化都与湿地脱离不了关系,对于七股乡民而言。湿地与泻湖也是他们世代赖以维生的渔场。期望让更多人亲身体验泻湖生态之美,共同关怀这片珍贵的土地。
七股盐山
盐田在台南县沿海原本随处可见,但在工业开发的吞噬下,如今仅剩七股保存得较完整,纵横阡陌的盐田连向天际,四击一片辽阔寂静,偶有几只飞鸟悠闲划过,如皑皑白雪般的结晶盐,堆得像山一样高,已成为七股的地标。
牡蛎养殖带
养蚵是龙山村民重要的生计来源,为了因应水深不一的泻湖地形,蚵民利用浮棚式、垂吊式、平挂式三种架设方式养蚵。浮棚式适用于深水区域,垂挂式用于水深适中的区域,平挂式适用于浅水区域。三种方法养出的蚵仔风味略有差异,其中又以日照量最大的平挂式蚵仔,滋味最为鲜美!
红树林保护区
七股溪河口两侧是大片红树林保护区,海茄苳为主要族群,发达的棒状呼吸根伸出水面,绵延成片,煞是壮观;除了保护区外,沿线的潮沟、渠道间也有海茄苳茂密丛生。红树林一旁的水滨和泥滩地上,经常可见弹涂鱼、招潮蟹、水鸟活跃期间,构成丰富的生态系统。
黑面琵鹭栖息地
曾文溪口是台湾重要的湿地之一,数百种鱼虾贝类寄居在此,自然而然吸引众多鸟类在此停栖,已列为珍贵保育类动物的黑面琵鹭,也以此处作为渡冬栖息地。每年10月到翌年4月间,是最佳的赏鸟季节,当地设有黑面琵鹭解说中心提供解说服务。
交通风向标:由台南火车站前搭往佳里、麻豆的兴南客运,于佳里下车,再转搭往台区、中寮的班车,于龙山村站下车;或搭往南鲲鯓、马沙沟的班车,经于七股站下车。上述二线班车皆不多。
特别提示
1、三月盐田收成期,七股盐场为团体游客安排参观制盐流程,有意者须事先预约。
2、七股海岸保护协会经年举办七股泻湖之旅,游客可搭乘胶筏出海参观养蚵作业,并品尝鲜蚵与海鲜,协会并对团体进行解说导览;有意参加者须于1个月前预约。
珊瑚潭
乌山头水库位于六甲乡与官田乡交界处,由空中鸟瞰,只见水域蜿蜒曲折、状似珊瑚,故有“珊瑚潭”之称。珊湖潭由30多条支流汇合而成,蓄水面积1300公顷,潭广水深,潭中浮着100多座小岛、半岛、周遭环绕的山林面积更达4700公顷,景致清幽秀丽。
水库工程从1920年动工,利用曾文溪、官田溪之水,在中游乌山头处筑水坝,历时10年才完工。乌山头水库宛如嘉南平原的地母,不但改善了15万余公顷看天田的命运,也带动了台南县的观光事业。如今的乌山头水库,与曾文水库相通串联,借由水力落差发电,共同供应台南地区民生与工业用水。
乌山头水库风景区的旅游精华集中在西岸的大坝区,由入口票亭前取右道,经三角埤公园、香榭大道可抵。大坝区周边景点包括天坛、溢洪道、吊桥、中正公园、游客服务中心、烤肉区、儿童游乐区等,其中仿北京天坛造型而建的小天坛,早已是水库的代表性地标。
横跨在溢洪道上的红色吊桥,为观赏泄洪的最佳据点;循着湖畔道路前行,两旁林荫浓密,中正公园内遍植松柏,登上公园最高处瞰风顶,幽氲的水潭尽入眼帘。公园旁便是长长的大坝石堤,为眺望水库风光的至高点,也是游客最钟爱的漫步赏景之处,黄昏时分,落日长空,更添壮阔的气势。
交通风向标:由台南火车站前搭往白河的新营客运,在嘉南村下车,或搭往乌山头的兴南客运,在水库门口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