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中原群英 >> 正文
庄子为何能高寿?
http://www.hnta.cn 2008-4-2 来源:大河报 点击:
    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庄子,在那人均寿命只有30岁、“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先秦时代里,竟然活了84岁,这在当时来说,要算是十分高寿的人了。
  庄子很重视人的思想情志,因此他处世旷达,从容自得,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精神系统的健康是人长寿的第一个条件”。《庄子·在宥》篇记载:“人大喜邪,毗于阳;人大怒邪,毗于阴。”大意是:人过分欢乐,会伤害阳气;人过分愤怒,会伤害阴气。《庄子·天道》篇中说:“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大意是:对一个从容自得的人来说,任何的忧愁祸患不能在他身上停留,所以他就能延年益寿。《庄子·让王》中写道:“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为重伤。”大意是:不能克制自己错误的感情,而又硬去不顺从自我感情,错误的欲念就会和良知相斗,反而使内心更添烦恼,这就是双重的伤害。在这一点上庄子告诫后人:当一个人犹豫彷徨、举棋不定时,是最苦恼的,要早做正确决断,避免精神上的“重伤”。
  从庄子这些言论中可以看出,人要想长寿,必须情志安定,无惊无忧,逍遥自在,保持精神系统的正常运行,自然不易生病。这样,才能维护人体健康。
  庄子能以十分超然的态度看待人的生死问题。《庄子·至乐》篇记载着一个“庄子鼓盆”的故事,庄子的妻子死了,他的好友惠子前往吊唁,庄子却正在敲盆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你不哭也就罢了,何必又敲着盆唱起歌来,这太过分了吧!”庄子回答说:“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伤心悲痛呢!可是,仔细想一想人是怎样来到这世上,又是怎样离开这个世界的呢?原来是由‘气’即自然界的非生命物质变化而来,气聚成形,气散而死,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现在人的形体已死,又将变成非生命物质‘气’,重新回到自然界中去。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的事,因此我鼓盆而歌,去欢送我的妻子重新回归大自然。如果我号哭痛泣,反而显得我不通达生命的道理,所以这样。”惠子点头称是。以此看出,庄子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人体生命现象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解释。如果庄子因妻死而悲痛至极,年老添病,呜呼哀哉,那就难以长寿了。
  庄子为何而获得高寿?“为人达观,善于养生”就是回答。
作者:杨惠民 通讯员:--
(责任编辑:henan2)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