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口无遮拦惹祸 救时宰相被逐
http://www.hnta.cn 2008-3-30 来源:大河报 点击:次
高拱,字肃卿,号中玄,今新郑人,曾任明穆宗时的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是明朝时期有名的“救时宰相”。明朝隆庆皇帝(穆宗)驾崩时,高拱是首选的顾命大臣,其次才是张居正和高仪。穆宗驾崩不久,10岁的皇太子即位,是为万历皇帝(明神宗)。司礼太监冯保假传遗诏,说是皇帝临终时遗命内阁大臣和司礼太监一起辅佐新皇帝,大臣们闻听都很惊骇。高拱问:“旨出何人?皇上的死一定和司礼太监有关,我非找司礼太监算账不可。”小太监报告给冯保,冯保就盘算着驱逐高拱。张居正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就勾结冯保。高拱并不知道张居正和冯保勾结在一起了,他依旧和张居正商量除掉奸佞冯保。张居正把高拱的主意偷偷告诉了冯保,此时,万历皇帝的生母想结一个外援来强化她的母以子贵的地位,她选定了冯保为自己的外援。
不久,高拱向万历皇帝递交了《陈五事疏》,提出严惩太监专政,削夺司礼太监的权力,将权力集中于内阁。《陈五事疏》先落在了冯保的手里,他并不转送内阁,而由他代皇帝拟了一道圣旨,写上“知道了,遵祖制”这句话,表明皇帝不予理会。于是,高拱再上第二道奏章,希望皇帝把他的《陈五事疏》转给内阁,冯保只得将奏疏转送内阁,高拱以为时机成熟,就让他的门生故吏上疏弹劾冯保,迫使冯保下台。朝中掀起了弹劾冯保的浪潮。
冯保虽然老谋深算,但如今自己挨整,毕竟有点手足无措,他急忙向张居正请教对策。张居正告诉他可以将计就计。张居正深知如果协助高拱除去冯保对自己并无好处,如果协助冯保除去高拱,自己便可以升任内阁首辅。正如文秉《定陵注略》所说,张居正是“深中多谋”之人,他“耻居(高)拱下,阴与(冯)保结为生死交,方思所以倾(高)拱”。现在时机到了,他向冯保献计,要他去激怒皇后和皇贵妃,由皇后、皇贵妃出面除掉高拱。张、冯秘密策划,派亲信姚旷、徐爵连夜出入东华门,三番五次联络协商。这时,张居正向冯保透露了高拱在内阁中说的一句话:“10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明穆宗逝世后,继承者是年仅10岁的太子,性格傲慢的高拱瞧不起小皇帝,口无遮拦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冯保就攻击高拱根本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心怀不轨。这对于皇后、皇贵妃、小皇帝的孤儿寡母心态,是致命的一击,激起他们的极大愤怒,要对高拱予以严惩,以杜后患。
隆庆六年六月十六日早朝,宫中传旨,召内阁、五府、六部都来听旨,高拱满以为要下旨处分冯保,十分高兴。高仪惧怕连累自己,卧病在家。张居正借口中暑,在家中调理,回避当日的尴尬场面。万历皇帝派人再三催促,张居正才来了。高拱高兴地对张居正说:“今日必定是为了前几天弹劾冯保的奏疏,皇上有问,我一定以正理正法为依据回答。如果触怒了皇上,我就离开此地,你来当首辅。”张居正表面上敷衍道:“高公,别这样说。”在会极门,太监捧着圣旨念道:“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不许皇帝主管。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着回籍(原籍)闲住,不许停留。(你们)大臣受国家厚恩,当思竭忠报主,如何只阿附权臣,蔑视幼主!姑且不究。今后都要洗心涤虑,用心办事。如再有这等的,处以典型。钦此。”
就这样,在张居正和冯保的阴谋下,高拱被逐出了朝廷,回归新郑老家去了。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henan2)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