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顺德,字骥生。河南确山人。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河南刘店秋收起义,任确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中共豫南特委书记等职。
1929年至东北工作。“九·一八”事变后,担任东北反日救国会总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第一路军总指挥、中共南满省委书记等职。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被誉为“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深江(今靖宇县)与日本侵略军战斗中英勇牺牲。尸体被敌人解剖,发现胃里除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出于对将军的景仰和爱戴,将军故乡人民建立了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纪念馆始建于1966年秋,后因故停工。1981年扩建后开放,建筑面积为4466平方米。纪念馆馆门朝北,砖石结构,建筑宏伟壮观,双檐斗拱,琉璃绿瓦面顶。门楣上书“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背面有朱德委员长题写的“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字迹刚劲。进门一条整洁的通道向南,杨靖宇将军的石雕半身像面南巍然而立于庭院之中。下有高2米,厚o.8米,宽1.20米大理石底座。上书:“杨靖宇将军,1905--1940”字样。南边是一排九间的展厅,陈列有照片、图表、油画等九十二件,较系统地介绍了杨靖宇将军的生平事迹。雕像北边是一座常见的农家小院。门楣上悬挂一块横匾,上书:“杨靖宇将军故居”。院内有北屋四间(西三间一门,东一间另开门),两间又各有两间小房。东、西配房各三间,均为砖木结构,黄色小瓦面顶。院中西侧有一棵家槐,是杨靖宇将军幼年所栽。北屋为杨靖字将军的诞生处和他青、少年时代的住所。北屋东头的一间,陈放着简陋的桌凳,这是杨靖宇将军青年时代领导豫南农民革命经常秘密集会的地方,一些重大的斗争方略就在这里产生。东西配房为展室,内陈照片、图表、文献、书籍等一百零一件,着重介绍了杨靖宇青年、少年时代的革命活动,尤其是他领导豫南农民革命时期的革命文物保存较为完整,还有在东北任总指挥时用过的搪瓷碗、军用锅、切菜板、皮袄、皮褥等军用物品以及将军幼年学习用具三十余件。这些珍贵文物生动地再现了革命的历史和将军光辉的一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两个文明的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