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年半的考古发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荥阳关帝庙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揭露,在1.8万平方米发掘区内,首次发现了集居住区、手工业区、祭祀区和墓葬区于一体的商代晚期小型聚落遗址。12月11日,记者在遗址发掘现场采访时,省考古所所长、我省著名考古专家孙新民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大面积商代晚期功能齐全的小型聚落遗址,对探讨商代晚期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其学术价值较大,该遗址已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评为2007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关帝庙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豫龙镇关帝庙村西南部,面积约10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厚0.5~7.5米。南水北调干渠略呈东南——西北向穿过遗址北半部。 经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关帝庙遗址考古发掘队,于2006年7月至2007年11月对荥阳关帝庙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
负责该遗址发掘的省考古所领队李素婷告诉记者,此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是,所见商代晚期遗址内部有功能分区:居住址集中在遗址的中部偏北处,居址周围分布有生活用水井;制陶作坊址和居址没有明确的分界,但陶窑分布有明显的规律,窑址周围有类似水窖的遗存;在发掘区南部,有大型的祭祀场,祭祀场内,有燎祭遗存和瘗埋遗迹;遗址东北部为墓葬区;居址与墓葬区之间,有一条明显的沟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