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中国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阁下,
尊敬的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阁下,
尊敬的河南省代省长郭庚茂阁下,
尊敬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助理杰弗瑞·李普曼先生,
尊敬的亚太旅游协会副总裁迈克·雅茨先生,
尊敬的222位海内外旅游城市市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出席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举办的“2008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我谨代表中国国家旅游局,对各位嘉宾、各位市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国拥有悠远灿烂的东方文化、秀美神奇的自然风光、浓郁多姿的民族风情、和谐多彩的人文景观,这为中国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中国旅游业也生机勃发,已成功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跨越。2007年,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547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419亿美元,中国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国内旅游达16.1亿人次;出境旅游达4095万人次,居亚洲第一位。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40亿美元。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中国国家旅游卫星账户”显示,2004年旅游业实现增加值914亿美元,已占当年GDP的4.05%;直接或间接惠及109个相关行业。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还推动了中外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反映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增进友谊、传承文化的共同心声,正日益成为全球化背景下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成为中外人文交流领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旅游业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今年8月,中国将举办北京奥运会,2010年将举办上海世博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作为全球最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必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行进在国际旅游舞台上。有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中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可达1亿人次,国内旅游达28亿人次,出境旅游约1亿人次,游客总量约30亿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820亿美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国内生产总值的4.8%。基于对中国旅游业的预期,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女士们、先生们: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不断发展。城市的历史演进,起源于农耕时代,与工商业相伴发展,鼎盛于工业革命;城市的主体功能,也相应发生着由军事防御和祭祀仪式的非生产中心向生产、商业和贸易中心以及多功能、综合型中心的嬗变。当今时代,城市已成长为承载人类文明、彰显人类进步的综合体,经济、政治、文化、贸易诸多角色聚合其中。一座现代化城市,既可能是政治中心,也可能是经济中心,文化中心、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更可能是多种功能兼而有之。
全球旅游发展的历史表明,城市旅游是各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已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主要表现在:
首先,旅游业是优化和提升城市经济结构的新兴产业。旅游业综合性强、成长性强、带动面宽、市场空间广阔,是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其次,旅游业是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引擎。在城市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优势明显、产业边界宽泛、产业功能多样的现代旅游业,能够而且理应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其三,城市集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旅游集散地于一体,集成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综合功能。就旅游供需而言,城市属于旅游供需集合体,既要具备满足接待大量游客的供给能力,本身又能产生庞大的需求,具备孕育、输出旅游客源的能力,同时还必须是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发挥集散游客的纽带作用。
其四,城市是实现城乡旅游互动、保持区域均衡和谐的重要力量。城市与乡村,构成空间层面上的旅游全景。城市吸引着乡村居民前往旅游,满足其旅游意愿,又向乡村输出大量的旅游客源,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文明,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域和谐发展。
其五,城市群的出现以及相伴而生的产业集群,有力推动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城镇化和城市化,以及城市群、产业集群的出现,愈益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特征,也愈益成为推动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在诸多新兴城市群的带动下,城市旅游业的集群效应、共生效应、协同效应、区域效应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带、旅游城市圈的形成,为传统、单一的旅游目的地体系转向集成式、互动性、规模化的开放性旅游城市系统,创造了重要条件。
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中,城市的作用举足轻重。以城市为龙头,城乡联动,共同繁荣,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第一,着力培育城市旅游目的地体系。我们注重发挥政府作用、提升城市旅游功能、完善城市旅游环境。截至目前,已评定317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与UNWTO共同评定中国杭州、成都、大连3座城市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将与UNWTO一道,探索将“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作为该组织优秀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的基准标准。
第二,着力促进城乡互动和城乡协调发展。我们注重发挥城市的客源优势,着力开发乡村旅游、城郊旅游、农家乐旅游,着力改善城乡接合部基础设施,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我们以“城乡和谐游”为全国旅游主题,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第三,着力推动城市旅游工作体制创新。我们注重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城市旅游应急体系建设、区域旅游城市间的合作机制建设。同时,还在推动城市旅游品牌塑造,推动城市大型节事活动方面形成联合工作机制,收到了良好效果。
女士们、先生们:
为更好地共享世界各国发展城市旅游的经验,促进全球城市旅游的发展,本次论坛邀请了有较广泛代表性、富有实践经验又充满智慧和热情的海内外优秀旅游城市的222位市长。在接下来的议程中,各位市长和专家学者将发表真知灼见,并将通过《郑州宣言》。围绕论坛主旨,我们认为,促进城市与旅游的互动与共赢,要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既注重城市旅游的当前发展,更注重城市旅游的长远发展。在城市旅游未来发展中,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第一,做好城市旅游总体规划,确保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要充分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人文特色、自然特色,尊重城市文明与城市品质,尊重城市演进模式和规律,立足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科学制定城市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确立长远发展思路,确保城市旅游业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在优化城市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互动的宏观架构下,研究和推动城市旅游。我们认为,在城市广阔的社会经济空间内发展旅游业,要与城市经济结构优化紧密结合,与城乡一体化互动紧密结合,要跳出旅游论旅游,形成与城市综合发展战略与经营理念相匹配的旅游发展思路,与城市长远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旅游产业模式;要把发展城市旅游业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与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紧密结合起来;要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市场一体化。
第三,总结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广泛交流经验。目前,各国城市旅游已逐步走上成熟的发展轨道,形成了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发展经验。我们认为,应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常态化的信息共享与工作交流机制,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促进世界各国和地区城市旅游的共同发展。
第四,共同研究应对挑战。城市旅游的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认为,在一些事关城市旅游战略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各城市应携起手来,共同研究对策。现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公共应急体系的普遍缺失,都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最后,祝本次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旅途愉快!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