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庄、同里等水乡不一样,据说南浔是一个失落的古镇,失落得让人心疼,却更让人感动。踏着石板街,望着眼前一座座映在水边的奇特木楼,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真的到了南浔,南浔的河水很浅,水底的水草、菱角儿都忍不住冒出头来,远远看去象有一种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让人的感觉厚实。走近了仔细观看原来河水在缓缓地流动着。两岸的小木楼阁慢慢地浮在我们的身后,只听得船家撑着橹桨的划水声。正是骄阳四射的七月,游人甚少,只有我们与二三只船只在河面上,感觉很清静。向船家询问南浔小镇的由来,竟不知因何而得名,汩汩的河水低声低语,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流逝的岁月;风吹得人很有种凉爽的感觉,也让人感到格外的清醒,只有不远处的那群大白鸭在清凉的莲荷丛中嘎嘎地叫得正欢,丝毫不理会两岸更替了多少代的人们。
早晨的雾气还没散尽,整个天空仍有些灰蒙蒙的,走在小街上的时候,小雨纷纷扬扬地撒落下来,这样的天气,正适合去古镇寻梦,突然“梆梆”的响声从对岸传来。定睛一看,那是当地的妇人在用木棒捶打衣裳。她们旁边都有一个竹篮,那是用来装衣裳的,只见她们三三两两,或蹲或站,或搓或漂,不停的拨动着河水,沉静了一夜的河水顿时热闹起来 ,正如一位诗人描绘的那样:你在桥上看风景,却不知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由着自己的脚,随它走到哪算哪。街上游人不太多,却也正合我们的心意,我们得以好好地看看这座小镇的全貌。几条小巷的道路不宽,两旁的铺子也很小,但门面却是木制的,檐下还挂着些灯笼,让人感觉很古朴和祥和。还有那些铺子的招牌,什么古玩行、绣艺行、米行、南洋铁器铺等,都仿古代招牌用布或木板挂起,搭配在这样的街甚是合谐。店内很多都是卖水乡服饰、古镇传统橘红糕和手工艺品的,我们都很感兴趣的东摸摸西瞅瞅,比较来比较去却乐呵呵的什么都不买。一间不大的铺子里飘出的浓浓药香吸引着我们留驻了脚步,这是一片埋在江南记忆中常常见到的药店,戴着老花镜颇具一副仙风道骨的老中医在布满红色小抽屉的柜面后悠然地品着茶,让人不觉间多了一种亲切的感觉,路上还不时地有包蓝头巾的水乡妇女兜售着装在小网兜里的新鲜的老菱,三两个汉子背上的竹篓里是鲜活的鱼虾,整个古镇上依稀有余秋雨先生笔下所描述江南小镇的痕迹,也构成了水乡特有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