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江南水乡与北国田园风光于一体,被誉为“北方三峡”的青天河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西北部博爱县境内,系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河南省最具魅力的十佳风景名胜区、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景区面积106平方公里,由大坝、大泉湖、三姑泉、西峡、佛耳峡、靳家岭、月山寺等七大游览区、308个景点组成。
大坝游览区位于天井关古战场至青天河水库大坝之间,既是古时兵家对垒的古战场,又是现代纵情蓝天碧水的天然娱场。。主要有:东汉古槐、天井关、青天河大坝、三教圣殿、谷底彩虹等景点,此外还有高空滑索以及高档次的游客中心、展览中心、旅游购物中心、餐饮服务中心等。
丹河长虹 :通往豫晋铁路的丹河铁路独拱桥。它建于 1959年,高80余米,跨度130米,当时为“亚洲第一独拱铁路桥”。由一女专家设计,据说大桥合拢时,大桥下陷3厘米,这位女专家站在大桥下从容不迫,镇定自若,誓与大桥共存亡。
古树迎客: 相传此槐树植于东汉,距今 1900余年历史。树高13米,树围3.2米,树冠100平方米。东汉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正月,汉丞相曹操经丹水羊肠板入天井关,亲自带兵征伐叛将高干途经于此,曾在此树下拴马小憩,并著有千古名篇《苦寒行》。
天井关古战场:天井关古为豫晋要塞,是通往山西的关隘,史称“太行八径之一”,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战国以来,在这里发生的大小战役达十四次。
银龙放歌:青天河水库大坝始建于 1966年,竣工于1983年,它是英雄的博爱人民肩扛担挑、一石一框历经17年工人建造而成。
三教圣殿: 三教圣殿建于宋代,殿内供奉有佛、道、儒三教祖师的塑像,象这样把三个教派的祖师同时请到一起供奉的殿宇,在全国是比较罕见的。
大泉湖游览区为青天河景区之精华。既有一川碧水之灵秀,又具幽谷深峡之奇观,其两岸林泉之美 ,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实属罕见,故有 “ 北方三峡 ” 、 “ 桂林山水 ” 之美誉。大泉湖长 7.5公里,宽80 — 100米,水深60余米,呈现出峡谷一线青天,烟波浩淼,巍巍壮观之景色,湖水主要来源于雄冠 “ 华夏第一泉 ” 的三姑泉。大泉湖中段十分酷似长江三峡中的巫峡,人称 “ 北方三峡 ” 。长江三峡以 “ 山高、水险、湍急 ” 而闻名天下,而 “ 北方三峡 ” 则以 “ 水清、水静 ” 而闻名。乘船途经此段,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的感觉油然而生。有人说,青天河过于宁静与矜持。的确,她没有三峡的桀骜与狂放,但更多了一份三峡所没有的轻柔与内秀, “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 , “ 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 ,可见明山秀水造就了这仙境般的美景。大泉湖游览区不仅自然景观惟妙惟肖,形态逼真,而且在这永不褪色的青山绿水间,还流传着许多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常让人流连忘返,寻踪追迹。主要景点有:九曲涧、世界独一无二的天然长城、三娘教子、卧鹰岩、骆驼峰、立驼峰、梦笔生花、睡美人、百鸟巢、石榴峰、鲸鱼湾、佛手岩等等。
佛耳峡游览区是一个奇峰秀石、泉潭溪瀑为主的峡谷游览区。游览区窈窕峡长,蜿蜒曲折,犬牙交错,泉叮咚,三潭九瀑,小桥流水,茂林修竹贯穿其中,好似一盆玲珑的盆景,它汇萃山川之灵气,浓缩天地之精华,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幅绝妙的动感山水画廊。公鸡峰、母鸡峰、金龟望月、世界奇观石鸡蛋形态逼真,宛如天成。
佛耳峡步道全长2公里,以雄奇险幽而著称。索道全长1000米,乘索道沿山势上下,佛耳峡、西峡风光便尽收眼底。佛泉潭清澈如玉,佛门潭银波碧映,佛耳潭含珠吐翠。圣人瀑飞流直下,疑是银河落九天;珍珠瀑琼浆奔泄,喷珠吐玉;佛泉叠瀑雪浪飞溅,声若钟鼓齐鸣;阴阳五叠瀑从天而降,抛下无数花瓣,弹奏出动听的山歌神韵。每一条瀑布都是一幅绝世丹青,给你无尽的遐想,让你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靳家岭游览区系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这里林海无边,植被繁茂,是豫北南太行山罕见的绿色长廊,这里珍奇动植物无数,奇花异草遍布,有数万亩人工松林,是焦作秋季太行红叶的最佳观赏地。靳家岭红叶面积大,近十万亩连天红叶覆盖着区内 3868座峰岭沟崖;靳家岭红叶色泽鲜,鲜红的娇艳欲滴,深红的绚若晚霞,紫红的流光溢彩;靳家岭红叶品种多,既有南方灿烂的栌叶,又有北方火红的枫叶,更有树龄达2500余年的黄栌王,种类齐全,兼容南北;靳家岭红叶可观性强,有的如花枝招展的少女,有的像整妆待嫁的新娘,有的似雍容典雅的贵妇,有的如红颜悦色的老人。贵妃醉酒、西施浣纱、飞燕独舞姿态万千、令人心旷神怡。览群山之秀,历天桥之险,行松林幽径,听松涛阵阵,临凉风习习。这里春季百花开,夏季绿成荫,秋季满山红,冬季雪压松,四季都是景。置身其中,似游人间仙境,是一处休闲、避暑、度假、娱乐的最佳去处。
月山寺始建于公元 1158年,是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与少林寺、白马寺并称为中原三大古寺。月山寺曾名 “ 清风寺 ” 、 “ 大名禅院 ”“ 宝光寺 ” ,明永乐三年更名为 “ 月山寺 ” ,沿用至今。月山寺鼎盛时期有僧侣五百、房舍千余间,经版、经书收藏甚多,尤其藏经阁中收录的佛经最为完整,明代学者李濂在其所著的《明月山记》中曾提到 “ 读道藏于天坛,读佛藏于明月 ” ,句中的明月即指月山寺。月山寺还是中华三大拳之一八极拳的发祥地,武林中流传有 “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 的诗句,充分说明了八极拳与太极拳具有同等的历史地位和广泛影响。月山寺景区内仙山琼阁,晨钟暮鼓,碧树烟云,胜迹荟萃,内有著名的八大景、七小景、五大奇观和两个千古难解之迷。清乾隆皇帝曾三朝月山寺,御题三匾,一对联,诗七首,并作有 “ 金山行影几千秋,方锁高峰水自流,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 一诗盛赞月山寺美景。月山寺现存有砖塔 31座,座落在南北800米、东西500米之间,建成于800年间,堪称砖塔建筑之宝。其中一组七尊塔,依北斗七星顺序排列,对研究古代天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月山寺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重要的历史地位曾引起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