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西北高原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之间,有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叫泸沽湖。被摩梭人称为“母亲湖”的泸沽湖,是泸沽湖风景名胜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背景,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湖中各岛婷婷玉立,形态各异,林木葱郁,翠绿如画,身临其间,水天一色,清澈如镜,藻花点缀其间,缓缓滑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和徐徐飘浮于水天之间的摩梭民歌,使其更增添几分古朴、几分宁静,是一个远离嚣市,未被污染的处女湖。
泸沽湖随四季的变化各具特色。阳春三月,周围桃树梨花,万话胜开,争妍斗艳,湛兰色的湖水,明净如镜,青松绿树,连峰映湖中,全然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炎热的夏天,湖水碧绿,波光粼粼,雨后烟雾缭绕,周围黛色丛林中,间杂着盛开的红白杜鹃花,景色宜人,凉爽无比,好一个避暑胜地;金色的秋天,大地一片黄橙橙,金黄色的秋业,点缀着周围的青山,湖水碧蓝,波光闪烁,彩霞飞渡,高空雁鸣;寒冬时节,翠色苍茫,一日当中,水色多变。

当地摩梭人称为谢纳米,意为母海,因湖的形状如曲颈葫芦,故名泸沽湖。泸沽湖是由断层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湖泊,水面海拔为5685米,是云南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水平均深度40余米,最深处达73.2米,仅次于抚仙湖,位盾全省第二位。整个湖泊状如马蹄,南北长而东西窄。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自然环境破坏较小,水质洁净。湖东,有条山梁婉蜒而下,下插湖心,似条苍龙俯卧湖中汲饮甘泉,形成泸沽湖上一个美丽的半岛,它几乎将广阔的湖面一分为二,半岛尖端与对岸相距仅2公里,成为湖面最狭窄的地方。
沽湖景色优美,更有着令人神往的人文景观。
泸沽湖畔生活着国内外罕见的延续着母系氏族特点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母系社会的大家庭制和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婚”习俗;那独特的“阿夏”婚姻、自然而原始的民俗风情,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染上了一层神秘而美丽的色彩,被称为神奇的东方女儿国。

沪沽湖畔村落棋布,当地居民以摩梭人(纳西族支系)为主。摩梭人民居建筑为方木垛成的井千式木楞子房,以木板当瓦,每块长约0.8米,宽0.2~0.4米不等。内部以火塘为全家的中心,旁有老人及未成年孩子住的地方;另一幢二层楼房为客房,上为青壮年妇女与她们的阿注(朋友)的居室。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摩梭人中还保留着具有早期对偶婚特点的阿注婚姻形态,保留着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些特点,这种婚姻,在时间上,可长达数十年,也可短到一二夭;在数量上,可与一二人结为阿注,也可以与更多的人偶居。结合自愿,解除容易,双方不来往即算解除阿注关系。与此相适应,家庭是由血缘为纽带的母系亲属组成,家中财产均由母系血统的成员继承,子女均留母家,随母姓。男子的身份是舅父或舅祖父。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和生产管理上是主持人,享有崇高的地位。
沪沽湖养育的摩梭女儿,个个美丽健壮、勤劳善良、情深似海。摩梭女孩成年(12岁)时会举行隆重的穿裙礼,从此之后,可由她挑选如意郎君,其他人均不能干涉。一旦选中,女孩会暗示情郎夜来闺房探访。摩梭人没有明确的婚姻关系,双方不娶不嫁,不建立家庭,全靠感情维系关系。每天晚上所有的成年男人便到自己意中人的家中幽会,到第二天早上又回到自己的家中,小孩由女方家庭抚养。一旦感情破裂,男不走访或由女方在闺房门口放双男鞋即可离散,无怨恨,无忌妒,随缘而行,外人更不可有异议。

摩梭女孩在属于自己个人所有的花房里编织少女的梦,实现她的情真意挚的爱。她们没有古圣先贤留下的清规戒律,没有孤寂、失落的烦恼、忧伤。她们不奢求不属于自己的一切,她们不会做金钱、物质和权力的奴隶;她们按照自己的质朴本性,遵循自己心的指引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无忧无虑地劳动、生活、恋爱,在母亲湖的山光水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纯朴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