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天水东南约30公里山中。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因该山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据文献记载,后秦时开窟造像,创建佛寺。大多在二十至八十公尺高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层层相叠,密如蜂巢。各洞窟之间有栈道相连,攀援而上可达山顶。后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个朝代1500多年的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麦积山石窟有洞窟194个,泥塑和石刻造像7200余身,壁画1300多平方米,尤以泥塑艺术见长,塑像大小与真人相似,有的交头接耳,有的低眉含嫣,形态栩栩如生,以形传神,神形兼备,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馆”。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诸多石窟寺庙中风景最为秀丽的一座,以七佛阁、万佛洞、牛儿堂、寂陵等最为著名。泥塑以形传神,神形兼备,反映的内容具有彻底的世俗和浓厚的生活情趣。塑绘手法是上彩不重彩,特色显明。麦积山塑像,有浮雕、圆雕、模制影雕、壁雕四种,主要题材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尽管各代塑像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无论是高达15米的巨像。还是只有0.3米的小像,都充满着人间世俗的感情,使人感到,这不是雕塑,而是民风民俗的体现。
麦积山的洞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 大多在二十到八十米高的悬崖绝壁上开凿,层层相叠,密如蜂巢。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地震,崖面中间塌毁,窟群分成东崖和西崖。现保存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代洞窟194个,泥塑,石雕像7000 余身,壁画1300多平方米。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
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雕刻技艺精湛,壁画古朴典雅,不论是北朝的“秀骨清像”,还是隋唐的“丰满圆润”,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温婉可亲,极富生活气息。其主要景点有七佛阁、牛儿堂、千佛廊、万佛堂、127号大石窟等艺术珍品。洞窟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具有很高的价值。近年来,麦积山石窟又相继开放了香积寺、豆积寺、交龙寺等景点,使景区的内涵更为丰富。
除了石窟外,麦积山周围还有莲花池、僧帽山、香积山、罗汉崖、雕巢峪等奇山异景,特别是在烟雨蒙蒙的季节,紫红色麦积山在苍松翠柏的掩衬下,云雾缭绕,《广舆记》誉为“秦地林泉之冠”,“麦积烟雨”为“天水八景”之首。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