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三百年的迅速倾斜后,千年名塔大雁塔开始缓慢回正。1996年,经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实地测量,结果显示大雁塔的倾斜度达到1010.5毫米。从1997年开始,大雁塔向西北方向倾斜的趋势不但得到有效遏制,而且出现了缓慢回弹,截至2006年底,大雁塔已向倾斜的相反方向回弹了9.4毫米,报告还认为,塔身总体倾斜量相对稳定,且回弹趋势未变。
康熙年间已经开始倾斜
大雁塔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西安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
目前从史料中发现关于大雁塔倾斜度的准确测定最早是在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当时测定大雁塔塔身向西偏北方向倾斜了198毫米。到1941年,测定大雁塔已经向西北倾斜了413毫米。
地下水过度开采成元凶
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从1945年起大雁塔的倾斜速度开始加快,1985年到1996年,大雁塔更是以平均每年1毫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倾斜,到1996年,经国家测绘单位实地测量,测量的结果显示大雁塔的倾斜度达到1010.5毫米。
塔身回正需要一千年
大雁塔倾斜问题引起了陕西和西安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省、市政府从大环境治理方面入手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整治措施遏制西安城区因超采地下水而引起的地裂缝扩延和地面沉降。1996年,西安市政府对大雁塔周边单位的400多口自备井实施封井措施。从1997开始,大雁塔向西北方向倾斜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并开始缓慢“回位”。根据测绘部门的报告,截至2006年底大雁塔已经向倾斜的相反方向“回位”了9.4毫米,平均每年“回位”1毫米,并且做出了“总体倾斜量相对稳定,且回弹趋势未变”的结论。专家认为,按照目前“回位”速度,不出现意外,大雁塔千年后有可能回归原位。
世界著名斜塔――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中部比萨古城内的教堂广场上,高54.5米,直径16米,分为8层,通体都是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大约在10世纪,钟塔建到三层时就发现向南倾斜,被迫停工。94年之后,比萨人建塔之心不死,找来著名工程师皮萨诺反复测量,证实此塔虽斜,但无倒塌之虞,便又继续修建。它从1174年始建,1350年竣工,经历了176年。但由于塔身过重,地质松软,因此塔身仍以每年1.25毫米的速度向南倾斜。到1999年1月,塔顶比中轴线偏斜已达4.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