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韦,蒙古族的发祥地
室韦土地
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是蒙古族发祥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境内,主要由室韦蒙古族发祥地区域和恩河俄罗斯民族村区域组成,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现行最北部的乡(镇)之一。现保存有大小城遗址10余座,有较深的含蒙古族寻根、祭拜、观光、考察等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同时,它也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是以我国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为主体的聚集地,这里大部分仍保留着较为完好的俄罗斯文化和生活习俗,不出国门,就可以领略到异国风情。
踏进室韦
室韦庭院
室韦
黄昏的时候,车队抵达室韦乡(吉拉林),接近村口,我们注意到一群男女站在路中央,陪同人员介绍说这是迎接客人进村的。赶忙停车走过去,手风琴声立即响了起来,是极为熟悉的俄罗斯歌曲,几位胖大婶端着放满酒杯的盘子、手执鲜花,满面笑容,像是久别重逢的亲人相见,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高声谈笑着,喝一杯递到手里的迎宾酒,接过洋溢着芬芳的鲜花,听着耳熟能详的欢快旋律,让我们瞬间感受到了浓郁的俄罗斯民风。
感受室韦
客人被迎进村里的一个俄罗斯民族之家,房屋是俄罗斯人典型的住房,全部用圆木对接而成的“木刻楞”,室内铺设着木地板,极为干净,相当雅致。要说北京周边的民俗客栈我住过不少了,情趣是有,但最具烦恼的是室内的卫生问题和床铺的舒适问题,像这样干净、舒服的民俗客栈,我敢说,北京根本没有。最吸引人的是,旁边还有一间全部用木材制作的桑拿浴室,这是爱好清洁的俄罗斯人的洗浴习惯,墙上挂着几束桦树叶子,蒸桑拿时,蘸上水轻轻抽打,会感觉全身放松。只记得早年在北欧见识过这种风俗,想不到这里的华俄后裔也秉承了下来。
像这样的民族之家在室韦一共有十家,每家基本上都是一个客厅,三间卧室,能接待6位游客下榻。我在其中一家的院子里还发现了一辆木制四轮马车,就是歌曲三套马车里描述的那种。据主人李志钢介绍,这种马车俄语叫做哈道嘎,做为交通工具已经很少见了,由于留存数量少,价格自然不菲,他是花了2500块钱从河对面的俄罗斯买来的,目的是供游客观赏乘坐。李志钢家是这10户民族之家里比较大的一家,这位父亲是山东人、母亲是俄罗斯人的华俄后裔,很好地继承了父母双方的优点,豪爽而热情、干连而聪慧,他还有个俄罗斯名字叫瓦诺加。
李志钢非常能干,家里养了80多头牛,其中部分是单价为1万9千元的澳洲种奶牛,这次开设民族之家接待游客,三室一厅仅装修就花了6万多元。李志钢还有个侄女叫李娜,已经是华俄后裔的第三代了,普通话说得很好,并不会讲俄语,但相貌却保留了俄罗斯人的特征。与之闲聊的时候我注意到,她与很多年轻的华俄后裔一样,非常不愿意谈及与俄罗斯有关的事情,看来几十年前的创伤已经在年轻的一代心上留下了难以抚平的阴影。
室韦迷雾
虽然有着历史的阴影,但每一位华俄后裔依旧十分热情、好客,我们每一位来宾都深深感觉到,这热情不是用来应景的、不是出于商业的需要,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而坦率。次日清晨我跑出去闲逛,发现一户靠河边的人家建筑很别致,位置也很好,正站在那里观望,女主人出来了,热情地招呼我进去坐坐。整个村子的气氛平和、人心宁静,令我们每个人直到在回京路上还在唏嘘不已、感慨不已。
别致室韦
室韦乡的对面是俄罗斯的奥洛奇,两村中间是清澈的额尔古纳河,在离开室韦乡的时候,大家跑到口岸大桥去游览,边防战士甚至允许我们上了桥,一直走到河中心主航道的边上,就不能再往前走了,多走一步就是越国境了。
随后的一天,我们驾车又进入了大兴安岭林区:莫尔道嘎森林公园,在茫茫林海里穿行了300多公里。据主人介绍,这片林海最美的季节是9月,漫山遍野,红黄和绿相交,色彩斑斓。
室韦风景
室韦一面墙
室韦风情
室韦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