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饮山房里的考状元活动深受洋状元们的喜爱
严家花园的石榴开花了,在等待外出的主人归来
江南的桥,连接着两岸人家
千秋木渎
古老的小河见证过木渎古镇两千多年的兴衰,宁静地面对着古镇今天的种种变化。
站在桥头上最后回望古镇和香溪,只见得天光云影,流水脉脉。
我来到了雨中的木渎
梨花坪
今天,我来到了江南古镇——苏州的木渎。我是在这样一个雨天来到这里的。细细绵绵的冬雨轻轻地飘洒着,和着阴冷的北风轻轻地飘洒着。有些象雾,有些象雨。即便是不撑伞,也不会把衣服淋得透湿;如果撑着伞,那如雾般缠绵的雨,也会钻进来打湿你的脸,打湿你的心。
这是一个很有江南水乡味道的古镇。清洁的街道是用石板铺成的,白墙黑瓦的民居,拥着不宽的街道。小镇是宁静的。我们的到来凭添了一份喧哗。雨,无声地飘洒着。我撑着伞,走在湿润的石板路上。看着树木静静地被这冬雨湿润着,挂在树梢的雨滴将落未落的样子,象一个娇羞的少女脸上的清泪。看着白色的墙在雨水的湿润下显得更加白了,给人以一种纯洁的感觉。看着黑色的瓦在雨水的湿润下也显得欲加的黑了,如江南女子飞扬的黑发。湿润的陈年往事,湿润的古宅深院,湿润的一切,也湿润了我的心情。这个千年古镇,在冬雨中引我来寻古觅幽了。
这是一个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是江南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之地。据说当年吴王为了取悦西施,大兴土木,自越国源源不断运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史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以致“积木塞渎”,木渎由此而得名。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六次在这里停留。留下许多趣文逸事,诗词墨宝。是沟通苏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枢纽。
我们穿行在精致而紧凑的严家花园里。我们徜徉在占地广袤,建筑大气的虹饮山房。我们在古松园抚摩古松的沧桑。我们在榜眼府第品位隐士的高雅。听着导游絮絮叨叨地介绍,感慨营造者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更感慨岁月沧桑,世道更替,轮回无情。看着古宅庭院深深,小桥流水悠悠。曾经的辉煌,也不过云烟过眼。但是,在时光的流逝中沉淀下来的那份雅致,那份韵味却是历久弥纯的。
听说黄磊在自编自导自演《似水年华》时,为了营造出江南水乡的小街氛围,居然用消防龙头将街道浇得湿漉漉的。果真雨水是江南水乡的魂韵所在吗?曾经在梦里一次次地来到过水乡。依稀记得梦里的水乡,是一个长发女子,撑着素花的油纸伞,从雨巷的深处娉娉婷婷走来的。于是,当我真的在这样一个雨天来到这个江南的水乡古镇时,淡淡的雨雾笼罩着古镇的天空。我感觉到的古镇,她有些迷朦,有些娇羞,有些诗意,也有些落寞……凝固成淡淡的却韵味十足的水墨画卷。我记不得那些名人雅士,也记不得那些皇帝榜眼,却恍如走进了梦中的江南水乡。
只是遗憾我行走的步子太匆匆,不能投宿在河边的客栈微醉,不能闲坐在深幽的后花园里读书浅吟,不能穿行在阡陌的街道细听吴侬软语轻唱……我忍不住再三地回望古镇。我觉得这样的古镇是适合雨天来游玩的。也许,我会在又一个雨天来到这里。也许是在绵绵的春雨中来看水边垂柳,也许是在热烈的夏雨中来观池中嫩荷,也许是在萧飒的秋雨中来闻园中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