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帕米尔高原的主体民族之一 ——柯尔克孜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那里的山,那里的云,那里的路,那里的水草和风雪造就了这样一个民族:坚韧并且乐观。要真正了解它,你必须走进那些山和路,用坚硬的馕泡着淳厚的奶茶,盘坐在草原上或毡房里听玛纳斯奇们演唱关于这个民族的古老的故事,这时,你会发现,那将是一个圣殿般的乐园。
乌孜别里山口
数亿年前,欧亚地理版块的大碰撞是世界地质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形成的大断层就在乌孜别里山口,据称地下的裂痕远及黄海海底。由此推断,乌孜别里山口做为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的边界标志还不是最重要的,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原因,在于它是欧亚板块大碰撞的地理标志。
克孜杰克峡谷的 “克孜”意为姑娘或少女,转意为红的颜色,“杰克”是山或山谷,联起来的意思就是:红色的山谷。
这个地名描述了克孜杰克峡谷最重要的地表特征。木吉这个地名的本意是“火山喷发的山地”,在看了一路灰褐色的秃裸山地之后,人的眼睛不禁一亮,数幢连绵的雪峰之下,在大片延亘的荒原之上,一条红色的巨蟒在阳光下浑身喷射着火焰,气浪蒸腾,让人眩目。在我几十年的游历中,见过红沙漠,红月亮和独立矗立的红岩石,一座延亘十数公里的红山却是第一次见到,它成为方圆100公里内最能让人目光倾注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使第一次来到这片山地的人把这里叫做“克孜杰克”。
在这片红色山地的偏南面,有数幢紫黑色的大山,雪冠之下的大段山体和殒石的色泽差不多,可想在那遥远的地质年代,一切原来的地表覆盖层都被掀翻、融化,惟有地底聚结的一些最坚硬的物质最后才能形成这些有着金岗岩质感的大山,位于最外延的大山就是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国的天然分界。
冬窝子
走到木吉地图标识的那些山口,也就走到了中国最西端的边境,这通常是人迹罕至的地方。陆续撞去几条峡谷,峡谷走到头儿都是中国与邻国的边界,山下边有石房子,人去屋空,没见到几户牧人。 山地柯尔克孜人,除了冬居地外,另外还会有两到三处居住地,最远的一处与冬居地的路距最长,每年接完春羔之后,牧民驮着帐篷及一应家用赶着羊群迁往这里。过去,这段路途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一路风尘,风餐露宿,举家迁徙。以羊群为前景,后边是驮着家什的骆驼和牦牛,刚出生的婴儿绑在牦牛背上的摇床里,女人和其他孩子们也会骑在牲畜上,一家的青壮劳力徒步走,全力照料羊群。碰上一场大风雪,提前把羊群吆往一片山洼儿地,实在没有合适遮避,人和大牲畜站一圈儿,羊群围在中间炸不了群。晚上拖下牦牛或骆驼背上捆的行李就地一铺,喝完女人们烧的奶茶和衣睡去,山野中弥漫着一片细密的草虫的叫声,偶尔也有猫头鹰的叫声和远处的狼嚎,天上的星月低垂在牧人的鼻梁上。现在,即使在距中国城市中心最边远的木吉山地,这种情景也很少,牧民们用自家的或租来的车一天就能转完场,人住下,羊群相随着再慢慢迁过来。
路距最远的地方,常是牧人位于最偏远、山势最高、草情也最短的山地草甸,让羊群吃上一个月,又会往下一个营地迁,再过一个月再迁一次,直到最后返回冬居地,一年的周期又回到原点,等待下一轮循环。
除冬居地而外,一般而言,凡离开冬居地之外的地方统称夏牧场。再细分,又会有初夏、夏末和秋牧场之分,每一地方呆的长短视草情而定。近些年,山地草甸都承包给个人,一包就是三十年、五十年,牧民在每一处牧地都盖了石头房子,只是比冬居地简陋一些,毡房只有在小范围内迁徙的时候,才会用在返回冬居地之前的最后一个牧地,通常与他们的冬窝子不会太远。打完一季牧草晾干拉回去,准备在那里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