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 忘了配音的故事书
http://www.hnta.cn 2007-8-16 来源:http://www.lotour.com 点击:次
奶醇香,因为牛快乐
乘了十多小时飞机到达日内瓦的时候,说心里话,我是有点失望的,虽然日内瓦确实是一个漂亮的城市,随处是外滩式的老楼,撒满阳光的莱蒙湖,街头的咖啡座,干干净
净的蛮经典的欧洲的样子……但是和我听说的期待的那个“人间天堂”还是蛮大差别的。
第一晚住在日内瓦,早餐非常非常棒。
我是习惯早上吃稀饭豆腐乳的,不太能接收牛奶面包。但是在瑞士的第一顿早餐彻底的改变了我多年的喜好。真是爱极了法式硬面包,可不是“马可波罗”里那种冷冰冰硬邦邦的法式面包,是脆脆的香香的掰开来还冒着热气的那种,抹上一大块奶油,那个叫香啊(写到这里,我又忍不住咽了口口水),还有牛奶,就更美味了。无论冰的还是热的,无论是加在咖啡里还是单独享用,奶香一直醇到心底,在瑞士的每个早晨我都要连喝3大杯。
离开日内瓦,旅游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两边渐渐显露瑞士的田园本色。雪山蓝天,绿色的牧草大片大片,虽然已是深秋却丝毫不减肥厚,三两农庄散落期间,一群牛悠闲的或行或停……瑞士的牛真的是很幸福哦,在这么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里快乐的成长,肥厚的草料随处都是,难怪它们个个毛色光亮,肌肉均匀,原来只有牛快乐,牛奶才会香醇啊。
其实做人也是一样,只有高高兴兴的才会越来越漂亮。就象瑞士的牛!
高山与爱人长眠 鲜花与白雪同在
采尔马特是个有名的高山小城,是一个没有汽车只有马车的小镇,处处散发中世纪的古老味道,有名还因为它是攀登和观看马特洪峰的最佳位置。自从1865年一名英国登山客首度征服马特洪峰之后,每年约有3000人成功登上4478公尺的峰顶,但为了登顶而葬身的人每年也数以百计。
到达采尔马特的那天下着小雨。我沿着小镇东边的一条小路慢慢向山上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在深秋10月依然鲜花盛开的墓园。仔细看了墓园门口的说明才知道,长眠于此的都是为了征服马特洪峰而葬身的勇敢的人们。我被其中一个鲜花最多的墓碑吸引,走了进去,墓的主人是一对八十多岁的老年夫妇,同年同月同日,因马特洪峰葬身于此。这是怎样的幸福啊,我几乎能够想象他们如何互相搀扶着向上攀登,又如何微笑相对着幸福的闭上眼睛。
因为一直下雨,很担心看不到期待中的马特洪峰。第二天醒来,头天的小雨竟变成一夜大雪,马特洪峰注定是失之交臂了,我却在一夜之间看到了2个完全不同的采尔马特。“上帝在那里关上了门,却在这里打开了窗” 。采尔马特原本就古朴可爱,有了白雪的陪衬变得几乎不真实,古老的木屋,可爱的马车,屋顶上的白雪,好像走入了那个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爱人的时代。 
虽然积雪厚达膝盖,天空中的雪花也继续大朵大朵的飘下来,窗台上的鲜花却依然盛开。在瑞士,最令我困惑的就是如何能够将冬天和春天如此完美的结合,又有什么比鲜花与白雪,这两样春天和冬天最美的代表物同时存在,更让人痴迷呢。
虽说春夏是瑞士最好的季节,因为阳光充沛、温度舒适、鲜花盛开。可是我却希望能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再来一次,在漫天的雪花中,迷失在童话般的世界。想起一部德国电影,聋哑父亲问女儿,“雪,下雪的时候是什么声音?”女儿回答“下雪是没有声音的,而且雪似乎有种能力,可以把所有的声音都吸收走,让一切变的非常宁静”。
海洋湖,美到睁不开眼
海洋湖是个高山湖泊,名气不大,游人不多,风景却美的令人睁不开眼。
路程听起来有点复杂。从采尔马特出发,先乘火车,然后转汽车,汽车会开上火车穿过山洞(很独特的经历哦)再行驶大约半小时,最后汽车开到半山腰,下来乘缆车上到山顶。 可能是因为一路辗转复杂的交通,当我乘缆车到达山顶的时候,已经感觉非常“惊艳”了。
前一天晚上的雪笼罩整个一片山峰,白的刺眼。身后的山谷下是晨曦和薄雾中的绿色的村庄,一条小路蜿蜒深入,除了我们这个团,一路几乎看不到人。沿路两旁的百年松柏挂着厚厚的雪,重压之下不时从枝头跌落。团里的一位中年客人喃喃道“大兴安岭失火前就是这个样子啊”,让我好一阵失落。山间云雾缭绕变幻,远处的雪山时隐时现,即使不走动,身边的风景也一刻不停的变。沿路往前走,不时会在路边看到一两间小木屋,几乎要被白雪掩埋,太象童话里的世界了,好像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正在里面热烈交谈。
走了20分钟有点累了,一个大转弯,哇!
见过最典型的瑞士风景名信片吗?一般背景是一座皑皑的雪山,面前是一片冰篮色的清澈湖水,通常为了完美的显示瑞士的纯净,湖面还一定会清楚的映出雪山的倒影。看过海洋湖才知道,这样的美景并非刻意。
一个同行的朋友带了一小壶茅台,倒出来请每人喝了一杯。还有什么比这更惬意呢,一杯好酒,湖光山色,已经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王艳)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