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08年度十大人物事迹之河南消防队员李隆
http://www.hnta.cn 2009-2-6 来源:中国高中生网 点击:次
2008年6月29日,李隆在全国公安机关抗震救灾英模表彰会上作报告。首席记者张鸿飞资料图片
他和他的战友,除从地震废墟下挖出57名遇难遇险群众外,他还先后参加灭火抢险救援战斗3100余次,分别从火场、水中、井下、高楼抢救群众760余人……他让河南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届获得“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的省份
他,13年警营生涯;13年赴汤蹈火,13年军功闪烁。他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凯歌;用忠诚和果敢书写了消防官兵的壮丽人生。他,先后参加灭火抢险救援战斗3100余次,分别从火场、水中、井下、高楼抢救群众760余人。特别是在参与郑州高危烟囱救人、漯河特大液氯泄漏事故、开封抗洪抢险、陈寨冷库货架倒塌以及赴川抗震救灾战斗中,身先士卒,舍生忘死,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李隆。
千锤百炼铸就特勤尖兵
1995年12月,李隆参军到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服役。立志要干出成绩的他,新兵训练一结束就主动要求分到管理最严、任务最重的特勤中队,并很快成为中队的骨干。2000年7月从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毕业后,他又坚决要求回特勤中队工作。在一次次的灭火抢险救援战斗中,目睹了一幕幕惨剧给群众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精神上的伤痛,也看到了战友们处理险情的娴熟技能,他深知要干好特勤工作,不仅要有一腔热情,还要有过硬本领。
为迅速提高业务技能水平,他先后自学了《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等大量专业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协助编写了《消防特勤业务训练》、《高空救助要则》、《竖井救人要则》等业务资料,有效解决了特勤战斗编程的操作缺失问题。除日常训练和管理工作外,他将时间都用在对装备器材的研究上,撰写了大量心得笔记。为了搞清说明书未经翻译或翻译不全的进口装备机理,他利用节假日到附近大学向老师和学生虚心求教。经过一年的努力,中队配备的近千种器材和各种车辆,他样样拿得起、讲得清、用得熟、教得精,成了特勤大队官兵有口皆碑的“器材通”。2003年,李隆被评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执勤岗位练兵先进个人”。
赴汤蹈火勇当救援先锋
“火光中出生入死、险境里拯救生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多一份平安,让生活多一份宁静。”李隆对自己是这样要求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总是在最紧要的关头,冲到最危险的地方,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把生的机会送给群众,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钢铁般的意志,为险境中的人们筑起一道生命的长城。
2003年6月12日凌晨,一个精神病女患者爬上了一座高30多米的废弃烟囱,不断往下扔砖头,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登高消防车无法靠近烟囱顶部作业,只有徒手爬上烟囱实施救援,但烟囱已有50年历史,老化严重,摇摇欲坠,能否承受3人的重负尚不确定。情况紧急不容过多考虑,时任特勤一中队副中队长的李隆主动请缨,和战友许友爱冒险攀登而上,不顾疯女的挣扎,成功地将该女救下。上千围观群众见证了这场30多米高空烟囱顶部特殊的生死较量,并由衷献给了这次成功营救久久不息的掌声。
2004年1月13日17时,漯河市堰城县境内一辆载有49吨氯气的槽车翻进护路沟内,泄漏出的大量氯气漫向临近的几个村庄,数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情况万分危急。李隆奉命带队长途增援完成抢险堵漏任务。面对异常艰难的堵漏工作,李隆带领两名同志身着笨重的防化服,深入到被浓浓的毒气笼罩下的槽车周围,一个一个地清洗寻找泄漏点,实施抢险堵漏,连续奋战八个小时,圆满完成了毒气泄漏事故的处置任务,还当地老百姓一个安稳祥和的春节。
爱民为民演绎赤子情怀
“什么是人民子弟兵,在人民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就是子弟兵。”这是李隆对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解。
2006年黄河兰考段某生产堤决口,1.8万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淹没滩地近10万亩。李隆作为突击队的一线指挥员,带领战友驾驶四艘冲锋舟一天往返50多船次,连续奋战24昼夜,救助灾民342人次,运送物资12吨。他不但在危难时刻冲锋在前,更注意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做起,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在组织中队与驻地学校开展警民共建活动中,当听说有两名小学生因家长下岗交不起学费时,他主动承担起这两名孩子就学期间的一切学习费用。他把荣获一等功所得的5000元奖金全部捐给“希望工程”,以救助更多的特困儿童。
对于李隆来说,像这样的抢险救援行动,简直是家常便饭。13年来,李隆参加大大小小的灭火抢险战斗数千次,亲手救出的群众就有700多人。
只要群众有困难求助中队,他都会安排带领战士们热情接待,倾力解决。每逢周末假日,他都要带领战士组成的义务宣传队深入到驻地和群众中开展消防知识和逃生自救知识宣传,与辖区单位及群众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和互动关系,群众亲切地称他们为驻地的“守护神”、“平安神”。
抗震救灾彰显英雄本色
“刀,刀,刀,我要切菜用的刀!”这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现场,李隆冒着余震、深入坍塌楼房内部、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在废墟下面向战友发出的急促呼喊。这个精彩的镜头,通过中央电视台定格为亿万观众永恒的记忆。网民们热烈评论李隆的英雄壮举,“菜刀兄”的故事在网络里广为流传。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李隆带领33名支队特勤人员和业务骨干,参加总队抗震救灾突击队统一行动,奔赴前线抗震救灾。
5月14日抵达什邡市蓥华镇的当天,李隆和战友们在12个小时内连续从废墟中成功营救3名被困群众。5月16日22时20分,又成功营救出被废墟埋压104小时的青年男子李青松。
5月17日18时,什邡市蓥华镇蓥峰实业有限公司救援现场,就是李隆,在摇摇欲坠的坍塌楼层中间,在狭小的救援空间里,奋战11个小时,破拆了横向阻拦的三道厚达60厘米的钢混构造柱及建筑坍塌物,最后用菜刀一点一点地砍掉压在被困女工卞刚芬腿上的门板,将被埋压124小时的卞刚芬完整营救出来。这是李隆赴四川抗震救灾亲手救出的第四名生还者。
在抗震救灾前线的10多个日日夜夜里,李隆和战友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与危机争分夺秒,与死神无畏交手,把危险抛在脑后,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废墟下先后挖出57名遇难遇险群众,其中5人生还,一次又一次创造了生命救援的奇迹。
主图:2008年6月29日,在全国公安机关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上,在废墟下埋压了124小时后被李隆亲手营救出来的卞刚芬女士向恩人表示敬意。
作者:
(责任编辑:永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