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英雄丁晓兵个人档案资料
http://www.hnta.cn 2009-2-5 来源:彩龙中国 点击:次
说起丁晓兵,很多人也许淡忘了。还记得那张著名的照片吗?国旗前,那个举起左手行军礼的军人。他还是《军人本色》中主角的原型。
24年,恍如一梦。昨天(23日),战斗英雄丁晓兵又回到了这个令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云南省麻栗坡县杨万乡哪都村。他“在此建一座希望小学”这个多年的梦想,将在老师尉天池的帮助下得以实现。
建希望小学
“一直想为云南人民做点实事,这是我的一个梦。”
“我对云南人民和这里的乡亲充满了感情,麻栗坡人民可敬可爱。一直想为云南人民做点实事,这是我的一个梦。”丁晓兵的梦就快圆了,他很激动。2007年12月12日,热爱书画的丁晓兵与“偶像”尉天池成为忘年之交,并拜尉老为师,学习书法。也许他不知道,尉天池早就认识这位年轻的英雄,同时,内心对他也很崇拜。尉老说,应该做点实事,要为麻栗坡父老的后代着想,这样会更有意义。于是,尉老出资50万元,通过云南省青基会向麻栗坡援建希望小学,命名为“丁晓兵希望小学”。
学校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杨万乡哪都村,有200多名师生。由于经济贫困,这所学校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此次援建将配套建设教学楼、宿舍,以及一些教学设施。用左手书写美好人生的丁晓兵和书法泰斗尉天池将担任学校的书法辅导员。
最后,丁晓兵许了两个愿,一是希望云南今后发展得又好又快、越来越好;二是希望作战地的希望小学办得越来越好,他将一如继往地关注这里,为学校多做事情、培养人才。
感觉自己幸运
“我将我身体的一部分永远留在了云南,却带走了云南的女儿。”
那是1983年的者阴山,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丁晓兵,在和战友押俘虏撤离途中,狡猾的俘虏乘隙拉开藏在裤管里的一枚手雷的引信。无暇多想,丁晓兵抓起手雷就往外扔,手雷在出手的瞬间炸响。一股腥咸的热血涌上喉咙,大半截右臂松松地耷拉在身侧,已经完全没了知觉,而断口处的鲜血正如喷泉一样,激射而出。
一咬牙,他掏出匕首将连着皮肉的断臂割下揣在腰间,硬是将俘虏扛了回去。之后的3天,他由生到死,又由死到生,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大圈。在治疗中,他结识了比他大两岁的陶婉珠。战场,让丁晓兵失去右臂;战争,让丁晓兵得到心爱的女人。这个美丽的云南昭通姑娘之后成为了他的妻子。
直到24年后的今天,当丁晓兵重回云南,回忆起那段经历,仍感激地说:“18岁时,我将我身体的一部分永远留在了云南,却带走了云南的女儿,我感觉我很幸运。”
深厚的云南情结
“失去右手都没哭,人生中唯一的两次眼泪都流在云南了。”
21日晚8点,丁晓兵和夫人陶婉珠从无锡途经武汉抵达昆明。43岁的丁晓兵,依然英气逼人。他的“右手”插在裤兜里,看上去和正常人没有分别。
他说,对云南的记忆,就像酒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情越发深厚,他也越怀念这份情感。在和云南人民的交往中,丁晓兵真正感受到云南人的勤劳、勇敢、朴实和热情。“当年,我负伤昏死两天三夜,云南人民给予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是他们背着我不断从山地转移,才有了我的今天。”丁晓兵说,他有很浓的云南情结、麻栗坡情结。至今,很多感人的瞬间仍历历在目。他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的云南,太穷了。有一个老乡家里好不容易积攒下一块腊肉,平时都舍不得吃。可是,看到我受了伤,老乡悄悄在我的饭里蒸上腊肉,自己却连饭都舍不得吃一口。那个味道太香了,我现在做梦都想着。”
1985年6月,丁晓兵离开了云南。而他的两个战友却永远留在了边疆,安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园。走的时候,他流泪了。他说,前年3月份,他来为战友扫墓,又哭了。妻子陶婉珠透露,当年,丁晓兵失去右手都没哭,他人生中唯一的两次眼泪都流在云南了。
人物介绍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丁晓兵
丁晓兵是安徽人(现居无锡),1965年9月出生,上校警衔,二等甲级伤残。荣获为他特设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此后授予“全国自强模范”、“拥政爱民模范”、“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被中央军委授予“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他,负伤失去右手。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碰上头。
作者:
(责任编辑:永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