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称为英雄树,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去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北川中学被夷为平地,孩子伤亡惨重。可是,时隔10天,当我第二次来到这里时,校园里又回荡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当时我在黑板上,给同学们写下了“多难兴邦”几个字。我7次到汶川灾区,我为我们中华民族这种愈挫愈奋的精神深深感动。这种伟大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饱经忧患而愈益坚强、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仅为英国的1/16左右。到过中国旅游的朋友,你们所看到的城市是现代的,而我们的农村还比较落后。
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三大历史任务: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
国强必霸,不适合中国。称霸,既有悖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也违背中国人民意志。中国的发展不损害任何人,也不威胁任何人。
我希望朋友们,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这样,有助于你们认识一个真实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中国,也有助于你们了解中国是如何应对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告诉人们,不受监管的市场经济是多么可怕。
有效应对这场危机,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我们应该倡导: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布朗秀中文“恭喜发财!”
在与温家宝的会谈结束后,布朗发表讲话称,在未来两年内,英国将把目前对中国的出口额从50亿美元增加到100亿美元。布朗说,“中英间建立起强大的关系,将成为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关键力量,以及在未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强劲推动力。”
布朗说,北京方面去年11月公布的4万亿元人民币的财政刺激方案将为英国向中国的出口贸易创造巨大的机会。布朗感谢温总理在抗击贸易保护主义、改善全球金融市场的监管机制和透明化程度方面提供的支持。布朗甚至突然用不太标准的中文向温总理送上新年祝福:“恭喜发财!”
弥漫中英工商峰会的“温暖”
●“信心现在比什么都重要,比黄金或者是货币都重要。”
●“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所有人需要共同合作才能克服困难。”
●“在一些地方的人们当中,还弥漫着一种失望、悲观甚至焦躁不安的情绪,我们应该给他们以力量。”
●“请记住,一个六十七岁的老人,在这里呼吁的,依然是信心、合作和责任。唯此,才能够拯救世界。”
在发言的最后,温家宝放慢语速、一字一顿地说出上面这句话,满场掌声雷动。
“中国信心”成全球希望
这些天,温家宝总理向世界传递了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中国信心”。
温总理的信心,首先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长期趋势和优势没有改变。
“中国信心”,还建立在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上。据联合国统计,2008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22%,今年将增至50%。
在欧洲国家正身陷经济衰退之时,温总理与德、比、西、英等受访国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正如温总理所言,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世界最大的国家集团之间增进互信,将对世界带来重大影响。
当然,“中国信心”的顺利实现,也有赖于各国的通力合作和共同担当。温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五点意见,既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提出的合理主张,也是全球更好应对当前危机的一个清晰的路线图。
“中国信心”受到积极肯定。英国《每日电讯报》指出,在许多发达国家与经济衰退苦苦抗争之际,中国已成为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和复苏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