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每日一课 >> 正文
张衡的确很多才-古今罕见!
http://www.hnta.cn 2008-5-14 来源:本站 点击:

    汉代张衡多才——多到什么程度?请看:

    天文学家——发明“水运浑象”——是世界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台用水力发动的天文仪器;

    地震学家——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

    文学家——著有《东京赋》、《西京赋》、《南都赋》、《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

    地理学家——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

    数学家——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

    气象学家——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

    机械学家——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

    画家——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

    张衡真的不愧是世界上公认的光彩夺目的科学家之一和文学的双子星!1956年10月,郭沫若先生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张衡在本世纪50年代就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1953年、1955年,中国先后发行了印有张衡画像和地动仪的邮票;196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翻译出版了他的《二京赋》;1970年、197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分别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为"张衡山",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为"张衡星"。1981年上海造船厂把中波公司建造的一艘16000吨多用途货轮命名为"张衡号",巨轮带着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航行在世界各地。

    张衡墓是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位于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小石桥村西,因张衡晚年曾担任尚书,故又俗称"尚书坟"。这里面山依水,景色秀丽。墓北一箭之地,便是"平子读书台"。相传是张衡幼年发奋读书、钻研学问的地方。墓东濒临宛、洛古道,与宛北名刹--鄂城寺隔路相望。墓西是一片活野平畴,新修的公路贯通南北。宛如锦带似的洱水自墓前绕流东行,两岸重柳舞姿婆娑。如果说其他景观是一串形如项链珍珠的话,那么张衡墓园就是一颗晶莹无比的宝石。千百年来,曾吸引了多少人们到此来拜谒瞻仰,寻古探胜,发思古览物之悠情。初唐文坛之一的骆宾王在拜谒张衡墓后,写下了"过张平子墓"诗:"西鄂该通理,南阳擅德音。玉卮浮躁丽,铜浑积思深。"等等。这些情真意切的诗句,表达了对张衡才华横溢,伟绩丰功的敬仰之情。张衡墓原建造宏伟、翁仲、石兽对立,祠庙巍峨壮观,然而岁月悠悠,历经千余年,由于风雨剥蚀,战乱破坏,景况日渐荒芜。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修了张衡墓园。近年经增建、扩建,规模渐宏。

作者:本站 通讯员:--
(责任编辑:henan2)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