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寒衣节,又称秋祭,民众称为鬼头日。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旧时,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上坟添土祭祖,除了摆供品烧纸钱以外,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人们还用彩纸糊制成衣帽,焚于墓前,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现在仍有上坟祭祖遗俗,但是旧时的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祭祀方式,已经逐渐被鲜花、水果等文明祭祀所取代。
这天,已出嫁的闺女依旧例回娘家祭祀已故长辈。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据说,寒衣节来源于孟盖女为被抓去修万里长城的丈夫范喜良送寒衣的民间传说。话说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万分。有一天,江南飘着雪花,寒风阵阵,孟姜女打了个冷颤,心想几年来丈夫的衣服早已磨破了,哪能敌得住塞外凛冽寒风,便决心给丈夫做身寒衣亲自送去。于是棉花厚厚地絮、针线密密地缝,把思念丈夫的一片深情缝进寒衣里。寒衣做好了,她告别父母,背着寒衣,踏上千里迢迢的送衣路途。一路上尽管历经艰险,孟姜女心头仍抱着一个坚定信念:尽快让丈夫穿上寒衣。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孟姜女却得到噩耗,范喜良在一年前的冬天,活活地累死了,尸骨被埋在万里长城底下。孟姜女一听,不禁放声大哭。她边哭边双手拍打城墙,高喊着“范喜良”的名字,孟姜女哭一阵惨死的丈夫,骂一阵残酷的暴君。她愤怒的控诉声伴随着天空中风暴嘶吼,忽然间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段长城塌了,露出一具白骨。孟姜女守着白骨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之后将寒衣烧掉,只见那寒衣缓缓飘起,又渐下绕着孟姜女转了三圈,便稳稳落下覆盖在白骨上……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在长城内外广泛流传。有一首民歌唱道:
“十月里鞭蓉十月一,
家家户户缝寒衣,
人家丈夫把寒衣换,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