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旅游风向标 >> 正文
老胡同里的“京华烟云”
http://www.hnta.cn 2008-10-21 来源:大河报 点击:
    “胡同”原是蒙古语译音,《析津志》载称“巷通本方言”,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袭下来的,至今已有700多年,比“北京”这个名称还早了100多年。
    在“新北京 新奥运”的响亮口号下,一个个新地标使得“北京”越来越“纽约”。但在那些来自纽约或伦敦等世界大都市的外国游客眼中,“老北京”才是最神秘、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这其中,包罗京华万象的胡同备受外国游客青睐。
    “串胡同”日益成为北京游最具人气的保留项目,只是“骆驼祥子”的人力车已经变成了脚蹬三轮,载着三三两两的过客,在纵横交错的胡同中穿行。不过,记者觉得“11”路才绝对是串胡同最好的游览工具。一步一挪,走走停停,和地道的老北京人聊聊过去,或者在路边的私家茶馆、咖啡小屋随意摆弄一两件旧玩意儿、老家具,都是再惬意不过的享受。
    夏日的黄昏,国子监大街的“喜鹊”咖啡屋,便是一个很适合驻足的休憩处。店铺很小,店主一家人在一个小小的吧台前用晚餐,一盘清爽的凉拌黄瓜,一碟飘香的水煮花生米,几碗白米粥,很轻的碗筷声……另一侧,敞开的老式窗户底下,你一个人静静翻书、品茶,或与友人聊天,窗外偶尔闪过一辆自行车,夹杂着孩子们的笑声,清闲得像是另一个世界。而这也正是老北京胡同文化最生动、最鲜活的所在,任何一处“星巴克”都无法复制。
    老北京城里大小胡同星罗棋布,俗语有云“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每一条胡同都有一段掌故,每一个老宅都有很多故事。这其中就有闻名中外的八大胡同。八大胡同曾因才子佳人的韵事名噪一时,如今早成过眼云烟,现在胡同里住客也只能在闲聊或书上回味昔日的人情世故。胡同口晒太阳的老人、小店前打酱油的大妈、古寺旁嬉戏的孩童,寻常生活的家长里短随着日出日落在胡同里天天上演。如果有时间,不妨来走走看看,感受老北京特有但已日益珍贵的惬意与安然。
作者:王小娟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