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旅游风向标 >> 正文
夏日学会享“清”福
http://www.hnta.cn 2008-6-12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

  夏季酷热之际,如何顺利度过暑热关,是许多人都关注的一个问题。炎炎夏日,如何养生,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呢?从中医的角度讲,高温时节,养生当以“清”为要。

  饮食宜清淡  “清补”不可少

  盛夏暑热最易使人伤津耗气,加之体表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多集中于体表,胃肠血液相对不足,更易使老弱者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因此,安度盛夏应多吃清暑、益气、生津、易消化的食物。新鲜蔬菜、时令瓜果宜多吃,如西瓜、黄瓜、苦瓜、冬瓜、西红柿等。宜多食粥、多喝汤,如:绿豆粥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莲子粥能滋阴养神、清热解暑,还能医治燥热失眠。

  夏季饮食宜清淡,但过于清淡也不好,因为随着汗水排出的不仅是水和盐,更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特别是钙和锌也会随汗液排出。因此,夏季也应注意“清补”,特别是老弱者在盛夏适当吃些瘦肉、鱼类、蛋类还是很有必要的。

  科学补足水 清暑又清毒

  盛夏人们很容易出汗,特别是劳动锻炼之后,体液消耗极多,若不及时补水会严重影响健康。体内缺水,一则会使血液浓缩、血流变缓,易出现血栓;二则会使尿液浓缩,影响肾脏对毒素的清除,易形成尿结石和尿路感染;三则易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加速人体衰老;四则会致肠枯津亏,大便干结,内聚毒素,引起腹胀、头晕等中毒症状。

  无论老幼,安度盛夏都要强调科学补水。不管渴不渴,都应定时喝水。但一次喝水过多,会引起“水中毒”,出现胃肠不适、头晕等症状。老弱者活动量较少,每天补水2500毫升足矣。

  补水喝什么好?国内外的生理学家都认为,白开水对人体新陈代谢有十分理想的生理活性,能有效改善人体的抗病及免疫能力。同时,有利于较快地排除肌肉中累积的“疲劳素”——乳酸,从而快速消除疲劳,焕发精神,保持精力充沛,其保健作用是许多高档饮料无法比拟的。白开水能极易渗入皮肤及机体细胞组织,使皮下脂肪呈“半液态”,从而减缓面部及周身皮肤干瘪、多皱,使表皮显得丰润柔嫩,所以,盛夏还是多喝“清清白白”的白开水为佳。

  衣着宜清爽 皮肤保清洁

  夏季闷热,人们容易出汗,衣服应穿得宽松、休闲、色浅为宜;布质宜轻薄,利于吸湿、透气。衣服勤洗勤晒,保持清爽舒适。夏日气温高、出汗多,毛孔的清洁、畅通很重要,所以要勤洗澡,勤换洗衣服,以保持皮肤清洁。此外,人们在夏季衣着单薄,皮肤暴露部位多、面积大,既要避免在烈日下曝晒,又要防止蜂蜇、蚊叮、虫咬,以及跌伤、烫伤、割伤等意外伤害。

  居室宜清凉 清静以养心

  夏日,居室宜简洁干净。室内可适当置些观叶类花草,特别是一些绿色植物,既能调节空气,又可增添凉意。一早一晚,室外气温较低,应及时敞门开窗通风换气。午后热浪袭人,不适宜外出,可适当午睡。据研究表明,老弱者在炎夏时节坚持午睡,能降低中风和冠心病的发生率。

  炎热天气易使人烦躁上火,应注意养心调神。俗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保持心境平和,情绪平静,心不郁火,则有益于安度盛夏。

  酷暑莫远游 近处寻清幽

  清幽之处,可清心又清暑,安神又定志。炎热之时一般不提倡远游,即使是到避暑胜地,旅游途中也有可能遇到避之不及的酷热。特别是老弱之人,还是以不要跋涉远游为好,宜就近寻幽。清晨,到公园里、绿林间散散步,打打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会觉得心旷神怡。傍晚,凉风习习,到江滨湖畔、林荫道上漫步,会感到惬意舒心,暑气顿消。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松竹小径清风来,潺潺流水伴鸟鸣;美哉善哉此间乐,何求他乡有名胜?

作者: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