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旅游风向标 >> 正文
徙步怒江翻越碧罗雪山邂逅古当美人村[图]
http://www.hnta.cn 2008-5-28 来源:21cn旅游 点击:

  六月份的中排已是酷热,这是兰坪在澜沧江边最北端的乡,乡镇依山而建,不同于大山峡谷的一些城镇能建在稍微宽阔的台地上,山腰的一条街是主要的聚散地,乡政府在高处,不坐车的话,要爬很长一段坡。

  乡政府格外清静,一棵缀满果实的杏树在院落里恣意伸展,树下掉落的果实无人拾取,有的已被踩坏了,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硕果累累的树了,也许是在这里太司空见惯,象山上无人采摘的野花,饱满,艳丽却又落寞地被人轻视。

  我们是昨晚搭乘兰坪县公安局的车从营盘到这里的,同车的民警康红平到中排办案,中排乡党委的罗星平和和松青给我们介绍了老窝山的风光,野生白板栗,以及这里独特的野生乌骨鸡。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等待到德庆的车子,听说路上的一座桥在修,车过不去。临近下午,打听到桥一时不能修同通。在街上,有两轮摩托车在拉客,他们说可以送我们去德庆,每车20元。因时间的关系,我们决定当天赶到德庆村。乡政府帮忙联系村公所,没有联系上,给我们开了介绍信,告诉我们直接去找村主任。

  摩托车在通往德庆的公路上疾驶,看得出来他们在这样的沙石路上早已习以为常。看着路边泛着泥沙的澜沧江,我紧紧抓住后座,一边装着若无其事地和他交谈,不经意地提醒他慢点。1990年我曾骑摩托车一年出了四次事故,到现在对摩托车有一种恐惧,我宁愿去驾驶也不愿坐在这后座上,更不用说在这江边的土路上。

  过了澜沧江的一座吊桥,车子转入沧江西岸盘山而上。15公里后到达德庆村。德庆村不象我想象的那样古老,据说村子有900多年的历史,过去是通往维西,怒江的一个重要驿站,生活在这里的主要是白族支系拉玛人。

  村子在临老窝河谷的一个凸起的台地上,这样的台地是我在峡谷里见过的最典型的一种,背靠大山,地质变动形成的一片长条形的冲积台地,三面是沟壑深谷,这种地形不是居住地就是宗教之地。三面的坡地上有梯田环绕,在峡谷,有梯田意味着生活条件要好得多。村子对面的一座大山极似一尊弥勒佛,连搭在腿上的手形都维秒维肖。这个村真是有福了。

  村子里基本上都是土坯房,走进去发觉巷陌纵横,不一会就迷路,其实村子还是挺大的。村中最古老的本主庙已破败,这里曾经是学校,现在已搬到村口的一片空地,是村里最好的建筑。庙前的一棵古柏生机盎然,树龄有970年, 高24。5米,冠幅达10米,似一把打开的巨伞。在其主干2。5米处分支的地方,附生着一棵名为滇朴的阔叶树,树高4米,分为两枝,紧紧环抱着古柏,恰似难舍难分相依为命的母子,当地人又形象地称为母子树。

  晚上回来的村主任把我们接进家,他端出白板栗,这板栗不象我们常见的大,跟蚕豆似的,也就是待客的零食。我注意到他家里挂了很多字画,主任说是他画的,一了解才知道他曾当过老师。

  第二天主任备了一匹马驮行李,我们沿着老窝河往更深的山中进发,一路听着主任讲他的经历,他是一个键谈的人。

  回望老窝村,层层叠叠的梯田盈着水,准备插秧了,村子在一片晶亮中炊烟袅袅,一派闲适的田园风光。经过白板栗林,糙裂的树干,刻着古老的岁月,现在过了收获季节,只是覆盖着一片浓荫。

  山路弯弯,悠悠漫长,坡上的麦子熟了,一片片金黄,对面坡上的村落散落在艳丽的色彩中,树木又把这艳丽分成一块快,一条条。

  主任指着对面群山的一个谷口说,从那里进去有一个村叫计夺鲁,五十年代后才发现有几户人家。我无法想象这样的大山深处会有人家。

  山路转入陡峻的峡谷,看得到老窝村已远远地在山坡上,开始能遇到过往的村民。

  五个小时到达了老窝村。

  老窝村海拔2550米,在一块坡度很大的山坡上,唯一的一块平地要算学校门口的一块半个篮球场大的空地,空地一角有一个水池,村民洗菜洗衣服都在这里,看得出来,这应该是全村的聚集场所。

  学校是一间极小的木楞房,有9个学生,老师的床也在里面。老师是德庆人,他只是代课,他说他到过昆明打工,城里的钱不好赚就又回来了。天空飘起了小雨,老师的爱人牵着一匹马来了,她从德庆过来,驮了两箱酒,我才发现学校的门框上写着”小卖部”,但是仅只有酒,教室里老师的床头是一堆酒,桌子也是酒箱搭的。老师说这里只有酒好卖,但大多数是赊欠的。

  教师的对面是村长家,我坐在他的屋檐下,有学生陆续回来,每个人都背了一筐草,放在教师门口,开始做作业。

  这是一个傈僳族寨子,却少有穿民族服装的,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穿着一套民族服装,在这个狭小的空地上就显得格外显眼。她在水池边洗衣服,天空一时小雨,一时晴朗,她就在一直洗,洗完了一盆,过一会又端来一盆,不时和小孩子打打闹闹。她的身上有一种山里姑娘特有的气质,健康,爽朗,羞涩,她的笑声亮丽了整个场地。最初我并没有在意她,后来发觉她一直在这里,到最后,盘开乌黑的头发,洗起头来,我想她歌一定唱得好。

  晚饭后,过去的一位村干部带我们去他家玩,用刚采下的新鲜蜂蜜招待我们,每人一小碗,甜,吃了一半就象要醉了,这是四五月份的花蜜,他说营养价值很高,你想,这时候百花盛开,这里药材资源丰富,这蜜里面有多少药的花粉,但要注意,如果吃到嘴里发涩,就不能再吃,可能有毒。真想要一点带在路上吃,可又不好意思开口。

  吃这种蜜是连蜂蜡一起吃的,在嘴里吸完蜜要把蜂蜡吐出,蜡是无味的,但能嚼蜡,事实上已经甜蜜过了,不知是谁这样忘恩负义,有了这么一句”味同嚼蜡”

  回到村长家,这里已聚满了几乎全村的人,他家有一台可能是全村唯一的电视机,还有VCD机。电是从老窝河下的一台小发电机供的,灯炮忽明忽暗,电视机更遭殃,自动稳压器由于电压过低,不时自动断电,VCD机也常常要人重新开机。一张VCD不知是从哪里刻录的某个乡的文艺表演,节目就没有剪辑过,有歌舞,有小品,有领导讲话,效果也不是太好,但一点也不影响他们的兴趣,我想这张牒他们可能看过好多次了,依然笑声不断。我注意到白天一直在水池边洗衣服的姑娘也在人群中欢笑。

  早上九点,村长起扎叶为我们安排了两个向导,他十六岁的儿子也要跟着去,费用是每人每天20元。

  出了村就开始上坡,昨天的那位姑娘不知何时,跟在我们后面,休息时,她从我们旁边走过,有人叫她跟我们一起走,他咯咯笑着跑开了。他是去山上放羊,村民习惯把牛羊赶到山上的草甸,就不用管了,需要时再去牵回来。我问向导放心吗,他说一般没问题,但也曾经有人把牛牵过山那边的福贡卖了。

  离开了山上的庄稼地,大片的蕨菜铺满山坡,和我们同行的几个小孩,已经在草甸一隅的水塘里嘻戏起来,他们是来这里放牛的。

  过了这片沼泽样的草甸,路开始向密密的竹林里延伸,虽然不是太好走,但看得出这里经常有过往的行人,当我们突然遇到对面的行人,彼此都吃了一惊,毕竟山谷里行人不多,河水流淌的声音穿过层层密林,使我们知道是在向前走,密不透风的竹林让我们失去了参照物。半天走过一片树林,看到了山峰,向导说快到龙潭了,他们把高山湖称为龙潭,他们相信湖里有龙。

  今天就在湖边宿营,这里是陡峻山崖的山脚,野花一丛丛在开放,没有一块平地,搭帐篷的空间都没有。有岩房,这是当地人的叫法,其实是一块巨石下的倾斜空间,小的仅能容一人,大的可容三四人,站在凸起的石头上可以看到山凹里的湖。

  两个向导忙碌着整理营地,另一个带我们去湖边,并声明到了湖边不能大声喊叫,到湖边大约五六十米,没有路,全是纵横交错的杜鹃林,有的地方要伏在地上才能过去。好不容易才站在湖边,这是流入澜沧江的出水口,湖面比在上面看到的要大得多,有几个足球场那么大,四周群山环抱,植被丰茂,清黑的湖水幽静里透着圣洁和神秘,这就是念布依比湖。

  我记起一张名为“湖”的CD,说湖是有湖性的,”静静地,没有声息,我感觉到它,它总是这样,想说又不想说,纯净,和谐,与世无争,就像一个泛音。它的骚动是因为风的诱惑。”

  其实我见过许多湖,大多因为我们自己,世俗了许多,不再像念不依比湖这样澄静。

  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棱罗称赞瓦尔登湖是大地的水晶,在他的眼里,对湖的热爱上升到了宗教的意味,“我生活在瓦尔登湖,再没有比这里更接近上帝和天堂”

  走在这遍山的花的世界,心里的一阵悸动,来自于我不能在这里呆很久,这里海拔近四千米。美丽的景象总是难遇,而遇见了又总是短暂。激动被怅然似腾起的云雾遮掩,一如爱情。一步步走在粗砾的山石上,不住地回头,那一片灿烂的繁花,依然缀满山坡,那泓平静的湖水,一概静寂地与天地同辉,昨夜住的那地方,一丝白云或是白雾正轻轻地从那儿滑过。

  这是最后一眼,转过去,天地一色,丫口开始飘起浓雾。

  美无疆界,古当美人村

  那个谈女人的姜汤说:什么时候世界真正的中心不是总统,而是美女,那么说明这个世界一定没有了暴力和灾难,而充满了爱和快乐。

  就是,美女都成了美女经济了,什么时候要成生产力了。前几天云南台在搞环球小姐大赛,可能一直的印象中环球小姐是极致的美丽,所以电视上的选手们怎么看怎么不好看,一本正经的主持人更是让人起鸡皮疙瘩。其实美丽是无所不在的,美人却是难寻,而一个美人村那就难得了。

  碧罗雪山腹地的马吉乡古当村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美人村,这里四面环山, 西面远眺到的是高黎贡山,三条源自雪山的溪流汇集于此形成古当河,流入怒江。顺古当河的深谷上到一个开阔的山谷,村子还在山谷上面的一块冲积台地上,由三个傈僳族自然村落组成,一座基督教堂坐落在台地的最前端。这样的环境,这样的风水,不出美女也是要出神仙的。

  传说,有一对私奔的青年男女,(传说里的爱情总是寄托了现实里的遐想,结局总是圆满,即使是殉情那样的悲剧也是美丽)。他们从维西走了七天七夜,翻越碧罗雪山来到这里, 山谷里景色幽静,花果飘香,这时,他们带的一只公鸡“咯得,咯得”地叫了,于是就在这里住了下来。把这里取名叫“古当”。

  古当女子何以美丽,现在无从考证,她们有着与怒江大多数人不同的面相,面颊修长、鼻梁挺直,眉骨高耸,眼窝内陷,皮肤白晰。据说这是氐羌后裔特有的长相。过去古当是在一个封闭的地理环境里,但美人村依然远近闻名。

  我在贡山和我的朋友说起古当的美女,有几个中年人眉飞色舞起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司机的地位是不得了的,经常有古当的美女带着水酒从山上下来,在公路边等着,邀请他们上山去,那时候村里面有公房,一种青年人歌舞聚会的场所,说到这里他们现在往往要哼唱一段情歌,让我们流流口水。

  古当村我去过三次。我的朋友老张,从昆明开一辆微型车到怒江,我跟他说起美人村,就一定要去,我看看他的车子摇头,他可是极爱惜自己的车子,不行,非要去。车子在那种越野的山路上,啼哩哐啷,我的心都凉了,不敢坐他的车,宁愿下来走路。你不能怪我,是你一定要上来的。

  从古当村后的波洛甲,顺一条峡谷中的古驿道,往大山深处走两个小时,就到了一块面积有十多亩的草甸,那里有两个圆形的山包,极符女性象征,那是图腾了,难怪这里出美女。

  现在这里可不容易见到美女,大多被慕名而来的人带出山外。古当小学前面的操场,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聚集地,每到傍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围坐在场边。拉家常的,打篮球的,唱歌跳舞的,把个小山村闹得热热闹闹。

  马吉乡的乡长邓大言给我介绍,古当不仅仅是美女之乡,还是文明之乡,歌舞之乡,长寿之乡,瓜果之乡,漆树之乡。每次文艺会演,古当都要得大奖,这里有百岁老人,盛产桃,板栗,核桃,柿子,木瓜,特别是美名远扬的古当梨,个大、皮薄、肉细、汁多,所以古当最美的季节是三月梨花、桃花开的时候。古当产的漆油品质最好的,滋补排毒。

  一阵柔美的歌声,把我吸引过去,几个小姑娘在跳舞,实际她们是在做游戏,我问我的朋友她们在唱什么,朋友说有“一生”,“一辈子”,“以后还要回来”这样的词语。 看着她们我想到一部伊朗电影:一个女孩就是一朵花,如果太阳照射在她的身上,她就会凋谢。一个男人的凝视就象太阳;一个女孩就是一朵花,这就象把棉花放在火焰边:即将被烧毁。

  其实游戏中有歌声是快乐的,在歌声中成长是幸福的,看着郁黑群山外的星空,天上的星星真是幸福,能听到如此美妙动人的歌声。

  古当村在福贡县城往北73公里处,转乡村公路7公里便可到达,乡村公路较难走,可行小型车辆。古当到维西有古驿道,步行一天可到。

  古当村在1950年初发生过一件重大事件。德钦土司吉福反动武装窜犯福贡。1月15日,尼咱村群众报告,从维西翻越碧罗雪山而来的一股30余人的武装土匪,到了尼咱村抢劫,沿途烧了三区,四区区公所,学校,烧了那夸罗,普米底,洛克坡等村寨。在利沙底强奸妇女,在米俄罗渡口打死摆渡的2人,有一个妇女被逼跳江身亡,所到之处牛,马,猪,鸡和各种财物一抢而光。

  满载而归的土匪挑衅着刚刚成立的人民政府,住在了古当。1月20日午夜,人民政府剿匪队周密布署,在古当村东,南,西三面进攻匪兵。天亮前发起攻击,战斗一直打到上午10点左右,激战中,击毙匪兵队长1名,打伤两名,土匪向贡山方向仓皇逃窜,剿匪队缴获抢来的牛马30多匹。民兵牺牲两人。

  这帮风流的土匪。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