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造就一支引领“又好又快”发展的先锋队
http://www.hnta.cn 2008/10/29 17:08:50 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次
1、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强调树立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
政党的发展观实际上是党的价值观在社会发展问题上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鲜明地体现了党的性质,反映了党的宗旨和价值观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要求。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基础。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从导致事故的主观原因看,就是少数干部没有牢固树立甚至缺乏这“四种意识”。
2、如何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上继续解放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呼唤新的思想解放。现在,科学发展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何统筹兼顾?既要扭转收入差距拉大趋势,又不能回到绝对平均主义老路上去,怎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又不能重新由政府把一切都包下来,如何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破解这些发展难题,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例如,有的地区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提出新的发展思路,从单纯增加投资到重视开发人力资源,变“招商引资”为“招才引智”,新思路产生了新效益。有的党组织提出,以人为本不仅是满足群众的物质利益,更要体现人文关怀,把尊重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求同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了党群和谐。
3、科学发展观是讲发展的,同党的建设有什么关系?
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的指导作用是,一方面,党的建设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检验党的建设的得失;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蕴涵的理论思想内容也为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具体说,党的思想建设要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为重要任务,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员要把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重要义务之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中心,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党内民主建设要落实以人为本,坚持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党的作风建设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和奢侈浪费,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更好地为促进科学发展服务;党的基层组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活动方式,更好地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4、为什么说科学执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
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二者都要求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主观主义,基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科学执政的基本要求是科学决策,目前妨碍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恰恰是决策不科学。例如,缺乏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盲目拍板、轻率上马,造成巨大浪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决策不征求群众意见,主观臆断,损害群众利益;不讲成本和效益,搞短期行为,结果投入大、产出小,以至劳民伤财。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大敌。只有抓住科学执政这个关键环节,特别是完善决策机制、实现科学决策,才能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上问题由北京党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姚桓作答)
5、如何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方面,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把发现、研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群众工作所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统一起来,使党的政治优势真正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共产党员要不断增强发展经济的能力,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生力军、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群众利益的维护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推动者;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
6、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党群关系和谐有什么意义?
其意义在于:第一,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生产力,立足于把“蛋糕”做大,可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利益和其他利益的需要,为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奠定物质基础;同时要把“蛋糕”切好,以保证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第二,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拓宽沟通渠道,确保人民利益的表达。尤其要保证农民群众、困难群体的话语权。第三,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党同群众的联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7、为什么说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改进党的作风?
目前党的作风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着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如:有的盲目决策,劳民伤财,甚至为制造“政绩”,侵害群众利益;有的把自己的“功劳”看得很大,“官”看得很重,对群众态度变了,经常有意无意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有的表面上待人客客气气,却对群众疾苦不动心、不上心、不关心。一些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很多都与干部作风漂浮,对应该并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再延宕、推诿,导致矛盾激化有关。这些,都妨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因此,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改进党的作风。
8、科学发展观对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一切活动的主体。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标尺。第二,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逐步建立起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第三,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9、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领导干部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
第一,政绩要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不能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轨道。例如,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政绩就不能是单打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就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上来统筹考虑、创造政绩,尽量减少或避免社会发展中的“长腿”与“短腿”现象。
第二,依照“万事民为先”的准则创政绩。领导干部的政绩,说到底就是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为民造福。为民造福,就是要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开辟致富之路;同时,为民造福,不仅指让群众物质上富裕,更是指让群众得到幸福。
10、普通党员怎样学习科学发展观?
第一,反复深入研读文件,切实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自己头脑。要克服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学得差不多的思想。第二,要把深化学习同查找差距、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学习不能只是落在会议上、口头上和报告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贯彻落实的行动上。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做好本职工作、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结合起来。
(以上问题由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苗佳瑛作答)
政党的发展观实际上是党的价值观在社会发展问题上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鲜明地体现了党的性质,反映了党的宗旨和价值观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要求。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基础。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从导致事故的主观原因看,就是少数干部没有牢固树立甚至缺乏这“四种意识”。
2、如何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上继续解放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呼唤新的思想解放。现在,科学发展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何统筹兼顾?既要扭转收入差距拉大趋势,又不能回到绝对平均主义老路上去,怎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又不能重新由政府把一切都包下来,如何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破解这些发展难题,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例如,有的地区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提出新的发展思路,从单纯增加投资到重视开发人力资源,变“招商引资”为“招才引智”,新思路产生了新效益。有的党组织提出,以人为本不仅是满足群众的物质利益,更要体现人文关怀,把尊重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求同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了党群和谐。
3、科学发展观是讲发展的,同党的建设有什么关系?
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的指导作用是,一方面,党的建设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检验党的建设的得失;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蕴涵的理论思想内容也为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具体说,党的思想建设要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为重要任务,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员要把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重要义务之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中心,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党内民主建设要落实以人为本,坚持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党的作风建设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和奢侈浪费,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更好地为促进科学发展服务;党的基层组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活动方式,更好地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4、为什么说科学执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
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二者都要求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主观主义,基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科学执政的基本要求是科学决策,目前妨碍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恰恰是决策不科学。例如,缺乏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盲目拍板、轻率上马,造成巨大浪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决策不征求群众意见,主观臆断,损害群众利益;不讲成本和效益,搞短期行为,结果投入大、产出小,以至劳民伤财。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大敌。只有抓住科学执政这个关键环节,特别是完善决策机制、实现科学决策,才能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上问题由北京党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姚桓作答)
5、如何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方面,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把发现、研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群众工作所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统一起来,使党的政治优势真正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共产党员要不断增强发展经济的能力,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生力军、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群众利益的维护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推动者;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
6、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党群关系和谐有什么意义?
其意义在于:第一,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生产力,立足于把“蛋糕”做大,可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利益和其他利益的需要,为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奠定物质基础;同时要把“蛋糕”切好,以保证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第二,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拓宽沟通渠道,确保人民利益的表达。尤其要保证农民群众、困难群体的话语权。第三,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党同群众的联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7、为什么说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改进党的作风?
目前党的作风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着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如:有的盲目决策,劳民伤财,甚至为制造“政绩”,侵害群众利益;有的把自己的“功劳”看得很大,“官”看得很重,对群众态度变了,经常有意无意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有的表面上待人客客气气,却对群众疾苦不动心、不上心、不关心。一些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很多都与干部作风漂浮,对应该并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再延宕、推诿,导致矛盾激化有关。这些,都妨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因此,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改进党的作风。
8、科学发展观对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一切活动的主体。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标尺。第二,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逐步建立起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第三,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9、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领导干部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
第一,政绩要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不能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轨道。例如,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政绩就不能是单打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就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上来统筹考虑、创造政绩,尽量减少或避免社会发展中的“长腿”与“短腿”现象。
第二,依照“万事民为先”的准则创政绩。领导干部的政绩,说到底就是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为民造福。为民造福,就是要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开辟致富之路;同时,为民造福,不仅指让群众物质上富裕,更是指让群众得到幸福。
10、普通党员怎样学习科学发展观?
第一,反复深入研读文件,切实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自己头脑。要克服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学得差不多的思想。第二,要把深化学习同查找差距、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学习不能只是落在会议上、口头上和报告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贯彻落实的行动上。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做好本职工作、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结合起来。
(以上问题由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苗佳瑛作答)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特征和重大意义 2008/10/31 11:48:19
- 科学发展观实现群众利益的基本特点 2008/10/29 17:13:27
- 叶小文:几代领导人从马克思主义中发现的硬道理 2008/10/21 15:03:03
- 人民日报: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008/10/13 16:56:09
-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十七大最强音 2008/10/13 16: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