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读本》是一本好教材
http://www.hnta.cn 2008/10/15 7:41:29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次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全国各地报刊文献、政府公文中的常用词,然而,到底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它都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它与社会实践如何对接,具体工作中如何进行贯彻,很多人特别是基层的干部和群众都还没有彻底搞清楚。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一书,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理论背景、实践基础和历史地位,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精神实质,再到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内容非常周全。虽然篇幅不大,却足以称之为科学发展观的“小百科全书”。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思维的指引或行动的指南。
《读本》从哲学高度来看待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认为科学发展观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成果,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的一个新高度,又是对这些规律的自觉遵循和运用。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人们对发展权利越来越重视,思想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多样化和个性化成为时代强音。《读本》在内容和表述方式上都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如,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部分,把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纳入以人为本的理论范围。人们的发展愿望、对“幸福”的理解及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都是因人而异的,要满足这些多样化的愿望及要求,尊重个性化应是其理论预设。多样性和个性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尊重多样,和谐共生,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境界,是我党不懈追求的目标。较强的时代特征让读者感受到自己在和《读本》一起和着时代的节拍跳动,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读本》立足国际国内形势,有很强的实践性。如在谈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针对现实生活中的“GDP崇拜”现象,提出要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看待国内生产总值,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用科学发展观针对性地对现实社会中的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进行分析和指导。在“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部分,谈到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美元,开始进入战略机遇和突出矛盾并存时期。为各级干部和群众敲响警钟,使人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意义。
《读本》深入浅出,可读性强。例如,《读本》在第43页谈到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及采取的政策措施时,列举了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用事实说话,使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的同时,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央的精神。以人为本原本是一个很深刻抽象的命题。《读本》对其进行了准确而通俗的界定,指出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而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明确了这里的“人”,是在现实当中存在的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具体的人。这些论述简洁明了,为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很好的辅导。⑦6
(王增范,河南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齐建英,河南社科院哲学所研究人员)
《读本》从哲学高度来看待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认为科学发展观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成果,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的一个新高度,又是对这些规律的自觉遵循和运用。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人们对发展权利越来越重视,思想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多样化和个性化成为时代强音。《读本》在内容和表述方式上都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如,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部分,把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纳入以人为本的理论范围。人们的发展愿望、对“幸福”的理解及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都是因人而异的,要满足这些多样化的愿望及要求,尊重个性化应是其理论预设。多样性和个性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尊重多样,和谐共生,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境界,是我党不懈追求的目标。较强的时代特征让读者感受到自己在和《读本》一起和着时代的节拍跳动,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读本》立足国际国内形势,有很强的实践性。如在谈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针对现实生活中的“GDP崇拜”现象,提出要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看待国内生产总值,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用科学发展观针对性地对现实社会中的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进行分析和指导。在“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部分,谈到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美元,开始进入战略机遇和突出矛盾并存时期。为各级干部和群众敲响警钟,使人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意义。
《读本》深入浅出,可读性强。例如,《读本》在第43页谈到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及采取的政策措施时,列举了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用事实说话,使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的同时,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央的精神。以人为本原本是一个很深刻抽象的命题。《读本》对其进行了准确而通俗的界定,指出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而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明确了这里的“人”,是在现实当中存在的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具体的人。这些论述简洁明了,为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很好的辅导。⑦6
(王增范,河南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齐建英,河南社科院哲学所研究人员)
作者:齐建英 王增范 通讯员: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切实抓好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2008/10/13 15:00:4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2008/10/13 14:51:34
-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2008/10/13 14:50:20
-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2008/10/13 14:44:58
-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2008/10/13 14:40:09